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盘点医药圈的“伪创新”乱象
来源:-    浏览:8058   更新时间:2018年08月1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当前,在国家重视创新药、推进仿制药获得一致性评价之时,医药企业的研发支出投入受到了市场的普遍关注。国外创新性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通常能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而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创新研发比例一直很低。据证券中国报道:将2017年美国排名前20家上市药企与我国2017年A股上市20家领先的医药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美国药企研发投入最多的是默克集团,研发投入102.08亿美元,占营收的25.44%。研发投入最少的是福泰制药,研发投入13.25亿美元,占营收的53.23%。美国20家上市医药企业研发总投入897.65亿美元,占营收的24.97%。我国研发投入最高的是恒瑞医药,研发为17.59亿人民币,占营收的12.71%。20家医药企业研发总投入121.38亿人民币,占营收的12.71%。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研发投入上巨大的差距。然而,数据的差距不仅仅暴露出国内医药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短板,还有两国企业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上不同。从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市场的情况来看,国内药企对创新研发存在着的三个误区。

营销也赚钱,国内医药企业不愿在研发上大投入

世界知名医药企业的研发费用通常能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0%以上。而我国的众多医药企业在研发上的并不愿多投入。除了少数生物制药研发比例较高外,国内医药企业的研发比例都很低。那些中小型药企根本没有能力搞研发,而大型医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是远远比不上世界知名药企。然而,国内药企在营销上的投入却是很大手笔的。以上市公司步长制药和恒瑞医药为例(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步长制药:2017年总收入138.6亿,其中销售费82.87亿元、研发费用为5.52亿元,销售费用是是研发费用的15倍。利润17.58亿。步长制药2013年至2017年的销售费用率均值高达57%,去年的销售费用率更是高达59.77%。而同期研发费用并未同步增长,反而增速严重滞后。恒瑞医药:2017年总收入138.4亿,其中销售费51.89亿、研发费用17.59亿(2017年恒瑞医药位居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榜首)。[U1]其销售费用依然是研发费用的2.95倍。而恒瑞在国内药企中研发比例算得上比较大手笔的,可是还是比不上在营销上的投入。国内其他医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就可想而知了!

为何世界知名医药企业在研发上投入较大,而国内医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较少,却在营销上的投入巨大呢?两者经营理念不同:世界知名医药企业认同“高研发高风险高收益”的理念,在重视营销的同时对研发投入上毫不吝啬,年度费用动辄数十亿元美元。国内医药企业本着“销售为王、渠道至上”的理念,产品多以仿制药为主,重视销售、轻视研发。不过,这似乎并不影响中国药企拥有高盈利能力。2017年,步长制药的毛利率达到了82.35%。由于通过加大营销能够获得的利润并不低,因此国内医药企业并不愿意加大在不确定因素更多研发投入。

研发投入风险大,国内医药企业不敢大投入

医药企业研发新产品,面临着投入大、持续时间长、失败率高、回报率不确定等风险。即使研发成功,产品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也存在很大的未知数。以知名药企诺华制药为例:其在1997年至2011年期间,总共投入836亿美元,却仅仅研发出了21款药。在其每一个新研发产品推出并被市场接受的背后,可能是难以计数的反复实验、成千上万的失败,以及几百个品种的淘汰。这对医药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前期投入。诺华成功研发出的21款产品,真正赚钱的却并不多。能够大卖的更是只有格列卫等几款。但是好在有专利期保护政策,能够让研发企业获得比较高的回报。对企业来讲,研发投入高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一旦成功研发受到市场肯定的产品,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当然,失败了则是前期巨大的投入打水漂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压力。

国内医药企业,可以通过仿制药活的不错,而且在加大营销投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很不错的回报。于是国内医药企业不愿意承担研发的巨大投入、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研发成功市场回报率不确定等诸多风险,选择了投入大、但是回报快、风险小的营销。试想一下。在加大广告发布、加强学术推广,短期内就可能见到效益的时候。最终效果未知的研发投入显然会被弱化!

各种虚假研发新品频出,也是一个大误区

我国医药行业目前还存在低质量仿制药遍地、新药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竞争力差等问题。如CFDA统计发现,2001年到2016年,发达国家批准上市的创新新药433种,在中国上市的只有一百多,只占30%。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全世界第二位,但是创新药的数目只有全球6%。因此,国家鼓励医药行业创新型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扶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药品医疗器械创新链等建设国家实验室、协同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等多项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提出意见,要求在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实行备案制、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

然而,在医药行业还有一个乱象---伪创新!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研发新品也是乱象频发。将药物剂型稍微变动一下也算新产品:如片剂改胶囊、胶囊变颗粒、针剂有水剂变粉剂;或者将所谓的辅药成分适当变动、中成药适当添加一两味药物等等;还有的仅仅是改变包装后也以新产品自居。这种所谓的创新存粹是玩创新的概念,完全是新瓶装旧酒。虚假创新不是真正的研发,这种假研发现象的出现,并不会给企业增强品牌影响力,反而让创新、研发背了黑锅。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是其保持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经营发展的基础。国内医药企业研发投入过少,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在进一步开放国内医药市场的情况下,今后面临着世界知名药企的激烈竞争能否保住自己份额值得各大企业深思!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