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甘肃省全力打造中医医疗服务、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中药产业协同发展的一流中医药产业试验区,为甘肃省加快破解发展瓶颈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范围内中医药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作为这一方案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非常振奋。
在甘培尚看来,凭借甘肃省在中医药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做好这一工作。
首先是种植优势。甘肃现有中药资源2540种,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约220余种,规模化种植养殖中药材110余种,有些道地药材的种植已有上百年的历史。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5万亩,产量110万吨,继续位列全国第一。大宗常用药材种植量60%,其中当归占95%以上,党参黄芪占65%以上。大部分药材种植集中在陇西、渭源、通渭等贫困县,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是文化优势。甘肃省是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早在201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批复庆阳市岐伯文化园和平凉市灵台皇甫谧文化园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甘肃还拥有武威汉代医简、敦煌医学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宝库。这几年,甘肃省一直在开展省内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系统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秘验单方等,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进行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通过传承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
第三是基础优势。“甘肃省是一个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大省,老百姓用中药、信中药的基础比较好。基层中医药服务好,体系健全。”甘培尚告诉记者,近些年,甘肃省着力发展中医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目前,每个县都有中医院,80%的综合医院都有中医科,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分别约占全省总量的1/4和1/5,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提前3年达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设定的考核目标。
“甘肃目前有32家中药加工企业,其中包括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在全国影响很大,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中药饮片的加工和中药提取技术比较先进,有很好的产业优势。”
甘培尚认为,中医药的产业链很长,它拉动的不仅仅是工业产值的增加,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上升,附加值的提高,能够带动农民提高收入,从源头上解决精准扶贫的问题。 甘培尚说,甘肃省地处交通要冲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有非常好的区位优势。从2013年开始,甘肃省一直积极拓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鼓励和扶持优秀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共同开展中医药技术推广、文化交流、科研合作。支持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中药产品,建立中医诊疗中心。甘肃亚兰药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立的中药生产基地,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虽然优势明显,但是对存在的问题,甘培尚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甘肃中药企业虽然数量多、起步早,但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做得还不够,投入也严重不足,在现代中药的研发、制剂上亟须提高。甘肃现有的100多万吨中药,自己能加工、利用的不超过30%,70%是以农产品原材料的形式出口。通过综合试验区的创建,甘肃省将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成立中医药产业发展投资融资公司,与国内外优秀的中医药企合作,引进其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推动甘肃中医药产业多元化发展,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把中医药产业真正培育成甘肃富民强省的战略性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