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庞无忌)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1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二级以上医院95%都缺儿科医生,国家全面放开了“二孩”政策,未来儿科医生需求会急剧增长。他建议,应尽快建立医药卫生人才需求的预警机制。
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全国政协委员,熊思东在31岁时被上海医科大学破格评为教授,一路走来颇受关注。1日在北京完成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报到手续后,他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中国各地陆续出现全科医生、儿科医生、麻醉医生、急诊医生紧缺的现象。熊思东表示,医药卫生人才是专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必须经过系统性的培养,其中,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缺一不可。其次,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周期较长,除了至少5年的本科教育时间,从本科毕业到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成熟医生,还需要5-10年的临床经验积累。这就需要建立医药卫生人才需求预警机制,提高人才需求的预见性,以便提前部署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
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熊思东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有条件建立这样的预警机制。
“我们现在对整体的临床医生需求量还是有概念的,每年需求缺口大至在20-30万左右,但是分到各个专科之后就开始出现问题了”,熊思东说。
以儿科医生为例,“如果我们8年前就知道现在会这么缺儿科医生,那就好办了”,因此,这种预警系统应该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熊思东建议,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覆盖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并逐步延伸到社区、乡村的医药卫生人才调查网络。同时,结合大数据手段,全面分析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医院医药卫生人才的年龄结构、质量结构和专业结构现状,以及各地区医药卫生人才需求结构。
他说,特别要结合是国家重大政策调整,例如“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必将导致妇产科、儿科医生需求的急剧增长及其他社会需求的变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