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药企洗牌两年半倒计时 289清单去医药低端产能
来源:-    浏览:521   更新时间:2016年06月1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药企洗牌两年半倒计时 289清单去医药低端产能

  导读

  中国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与欧美甚至印度差距巨大,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决心重新“清洗”,可以预见,到截止日期2018年底,中国将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药品消失,同时,制药企业也将进入淘汰重组。

  本报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

  一份“意见”的落地,引发了制药行业少有的大震动。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凡是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并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化药仿制药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一致性,即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在管理、中间过程、质量等方面保持一致,否则,患者用药安全难以保证。

  由于缺乏创新,中国化药中95%以上均为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极少出口至海外。而同为仿制药大国的印度,其产品80%左右出口欧美,两者差距可见一斑。

  《意见》圈定289个仿制药品种,涉及2万多种药物,几乎所有制药厂商均有产品需要做一致性评价,巨额支出不可避免。业内普遍估算,一次评价大约400万-500万元。

  此外,以2018年底作为最后期限,时间十分紧张,据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从申报参比试剂,到处方工艺的二次开发,到BE备案和BE试验,再到最后的评审审批,至少需要22个月左右。

  “这仅是完成受理的时间,而不是最后评审通过的时间,而且是在一切都正常通过,不包括评价失败、重新评审的时间。”上述人士说。

  因此,《意见》下发的合理预测是,到2018年底,中国市场上将消失大量曾经耳熟能详的药物,一些实力较差的药企也将被淘汰出局。

  药企陷入成本、时间焦虑

  由于高昂的成本和紧迫的时间,药企普遍陷入焦虑。

  全国人大代表、亚宝药业(9.77,0.060,0.62%)董事长任武贤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一致性评价一个品种300万元是友情价,500万元是市场价。

  有业内一机构细致解析了一致性评价的行情:原辅料采购50万,结构确证和验证10万元(晶型、杂质、粒度),工艺验证、动态生产、小中试生产10万元,注册及检验费25万元,人力成本100万元,BE试验250万元。

  如果一家药企有100种药品做一致性评价,则需要为此支付5亿元。

  据insight数据,此次入选首批一致性评价品种批文最多的企业分别是上海医药(17.92,0.140,0.79%)集团、华润双鹤(17.80,0.080,0.45%)药业、广药白云山(23.76,0.050,0.21%)医药集团、哈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18.66,0.170,0.92%),批准文号数量分别是505、211、200、144、132个。若2.67万个品种都做一致性评价的话,预计花费1000亿元。

  更为令药企头疼的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由于一致性评价试验资源如实验室、医院的稀缺,常常出现找不到实验室的尴尬。

  在一致性评价生态链中涉及药企、药学机构、临床CRO、BE基地、生物样品检测、数据统计等7方,环环相扣。其中,BE实验这一环节让很多企业“头疼”。

  去年7月22日开始药物临床实验自查核查后,具备BE资格的医院承接临床实验积极性不高,由于医院承接临床实验挣的是床位管理费,但很多医院床位都供不应求,医院并不愿意增加临床实验床位。

   据统计,目前具有BE资格认定有53家机构,平均大概20个床位,一年能够承接的BE量在30个左右,以此计算,每年能够通过核查不会超过2000个品 种,三年能够完成的品种只有6000个。而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涉及一致性评价品种约300个,2.67万多个批准文号。

  “临床实验机构短缺,BE机构也开始挑项目,甚至会拒绝一些项目。”一位上市药企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另据某行业媒体报道,由于资源紧张,目前已经有药企开始谈垄断医院BE资源,双方约定,该医院只做这家公司一家的BE实验,从文号上就挤压竞争对手。

  安徽万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春蕾曾在某行业会议上用“焦虑”一词来形容整个一致性评价生态链的现状。

  在上述数据核查风暴中,1622个品种80%以上撤回,企业申办方、CRO、临床机构、药监部门都曾短暂陷入信任危机,国内BE试验也被“全盘否定”。其中不乏大的上市药企,甚至以研发著称的恒瑞医药亦有投入上亿的重磅品种主动撤回。

  即使有钱、有BE实验室,也并不意味着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至2018年底,共有30月的时间,十分紧张。

  一致性评价分为研究和申报两个阶段,不考虑各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预计研究阶段用时16-20个月,申报阶段用时6-8个月,企业要赶在2018年年底完成一致性评价时间非常紧迫。

  “时间真的挺紧张,我们决定从三个药品里选出一个来做一致性评价。”一位药企负责人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悉,出于时间和成本考量,企业的应对之策大多为“取舍”。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表示,药企必须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因为到现在给药企的时间确实不多了,而且还存在临床试验塞车等各种问题。

  “不过,此举可谓是仿制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未来医药行业的并购将加速。未来50%的药品批文将会被淘汰。但这将有助于抢到赛道的企业迅速扩大市场。”

  受此影响,业内人士测算,在289个评价品种的近2万个文号中,考虑有太多剂型与原研不一致,能够迅速开展评价的大约为1万个文号。

  不过,《意见》同时规定,自第一家企业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三年后不再受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相同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这意味着,通过评价的药企在某种药物上具有三年垄断期,对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是一个利好信息。

  淘汰低端产能

  在业界看来,此次CFDA对药企动“真格”,实际也是“无奈且必须”的举措。

  中国仿制药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患者用药安全。国家食药总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处长李正奇曾撰文称,国产仿制药总体质量比原研药相差远,有的甚至是安全的无效药。

  国信证券(16.26,0.180,1.12%)估算,仿制药规模近5000亿元,在处方量中占比达95%。然而大量国产仿制药粗制劣造、安全无效,行业毛利率不到10%,远低于国际平均50%的水平。

  据了解,CFDA曾于2008年组织过一次摸底抽查,选择部分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比较,发现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悬殊,无一能达到合格标准。

  同为仿制药大国的印度,其药品制备体系及标准均按欧美国家设置,80%左右的仿制药出口至发达国家。但中国的仿制药极少能够获得国外市场的认可。

  除此之外,中国的仿制药事实上大部分占用文号,但并不生产。

  国信证券援引相关数据指出,目前药监局共批准了18.9万个仿制药品种,但实际生产销售的批准文号只有4万-5万个,2/3的药品文号是没有实际生产的“僵尸文号”。

  实际上,一致性评价并非仅是“中国特色”。

  海安必生制药CEO雷继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欧洲、美国、日本,药企也都曾经历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阵痛”,被视为“大清洗”的利器。

   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历时10年,淘汰了约6000种不合格药品;1975年前后,英国对36000种药品进行评价检查;1997年,日本启动“药 品品质再评价工程”,至今完成了约730个品种。经过“再评价工程”,三个国家都实现了仿制药行业的升级,药品质量、行业生态、工业价值都得到显著提高。

  业内普遍预测,中国也将借此契机,淘汰医药行业低端产能,加速行业兼并重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加剧行业的兼并重组。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小企业如若有好的品种,可以寻求大企业的支持。”史立臣表示。

   而在中德证券有限公司黄屹博士看来,“现在我国医药市场在全球是坐三望二的位次,但企业实力与跨国巨头相去甚远。美国前十强制药企业约占市场份额的 52.23%,我国医药前十强所占份额只有18%。CFDA已批准99867个化学药品文号,监测到有销售的批文只有40816个,占比40.87%,过 半品种高度重复,活跃度不高。”

  有业内人士以高血压重点品种举例称,美国仿制药整体占比为75%,我国原研药整体占比是62%。国内市 场,10家原研药公司垄断了94%原研药市场,这些公司包括诺华、阿斯利康、辉瑞等等;共有350家企业在销售高血压仿制药品,前15名企业仅覆盖了 55%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包括施慧达、正大天晴、扬子江、石药集团。

  中国人民大学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徐东基分析,中国医药(15.18,0.600,4.12%)行业从2013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供给老化阶段,产业要想发展,必须面对社会资本涌入与结构调整、产业形态调整、产业供给侧结构重大调整。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