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三医”联动 医药行业发力供给侧改革
来源:-    浏览:422   更新时间:2016年05月2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机器人保姆”服务福利院。 CNSPHOTO提供
大健康产业大有可为,“机器人保姆”服务福利院。 CNSPHOTO提供

  本报记者 张家铭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且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呼唤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医药行业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划与展望。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2015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两项国家战略涉及到了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医药行业。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部分与医药行业密切相关,指明了创新与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医药行业改革的方向。

  医药也需加大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设中生产端改革和构建产业新体系部分都分别提到了生物医药,强调要促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

  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发展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产业新体系的构造将会是“十三五”政策的重点。目前,我国医药生物制 品数目虽多,但真正自主研发的却很少。根据咸达数据V3.2显示,截止于2015年12月29日我国具有生物制品批文的生产厂家共有262家,批文数共 2262个。批文最多的产品是人血白蛋白,共有178个批文数;其次是含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含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共86个 批文数。国内厂家自研的真正治疗用生物制品非常少,2015年版药典记载的治疗类(含血液制品)有78个产品,唯一一个入药典的单抗是百泰生物药业有限公 司尼妥珠单抗注射液。这都是“十三五”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三五”规划建设中医药供给侧改革包括:健全医疗保险稳 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 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 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供给端改革主要针对医疗保险的持续性,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下的医改和老龄化社会下推进医养结合服务。

   医疗保险的持续性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等相关部委正探索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根据现行规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制度的初衷,是社会医疗保险要体现互助共济。退休职工一般患病较多,而退休后收入低医疗负担较重,考虑到退休人员在以前的工作 期间,已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因而不需缴费。不过,在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用上涨导致的基金压力影响下,政策或将面临调整。究竟是规范现有的最低缴费年限,还 是降低现有在职人员医保费率,未来在退休后继续缴费暂时仍在探讨中。

  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下的医改方面,分级诊疗会是改革重 点,此改革难度在于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和“发挥医保控费作用”相应和,医疗行业的 “控费”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了两次,可见如何在合理的价格的前提下提高更优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也将是供给端改革的重点。

  当前,我 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5.5%。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 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卫计委正制定健康老龄化“十三五”专项规划,计划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 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符合需求的专业化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逐步提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 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养老提供上门服务 的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疗机构都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老 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对于医药行业而言,在医保控费趋紧的背景下,终端市场增长也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医药产业创新”和“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将是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覆盖拉动变为创新力驱动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已达两万多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高于 同期工业增长值增速3.8个百分点,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000多亿,同比增长5%,实现利润总额近2800亿,同比增长12.5%。

  从药品流通销售看,“十二五”期间平均增长17%,增长的速度保持两位数。药品零售额2014年比2010年增长一倍,达到了15000多亿元。虽然2015年具体统计数据还未公布,专家预期应该到17000多亿元。

  但与此同时,医药产业目前正面临一系列变革的冲击。中国医药(600056,股吧) 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郭云沛表示,医药产业的增长正在从过去充分覆盖拉动越来越明显变为创新力的驱动。随着医改的深入,未来将推进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 消药品加成,实现药品销售两票制,推行药品二次议价,放开患者的处方选择,改革药品支付制度,重修医保药品目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和落 实分级诊疗。在药品领域也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变化,如药品临床试验自查核查,开展药品一致性评价,暂停执行电子监管码,以及当前医疗互联网和医药互联网对传统医药的冲击等等。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医药行业目前面临的短板之一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科技创新有待加强。目前全球前50强的制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17%,而我们的大型药企才达到5%,平均水平连2%都不到。国内医疗器械研发投入约为3%,因此技术含量高、销售价格高的中高端医疗器械市场60%以上 被外资产品所占据,前10位药品的生产企业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外资企业。此外,行业集中度还是比较低,全国一万多家医疗生产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一千多 家,销售收入过10亿的不到20家,5400多家规模以上制药企业中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不到15家。企业多、小、散,集中度低,这都不利于我国医药行业提升 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科技部发展战略研究院王宏广表示,医药行业是潜力最大、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产业。如果判断行业的趋 势,这个行业仍然还处在黄金时期。原因之一在于创新能力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快速释放,它需要积累,会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说这个行业好也好不到哪去, 差也差不到哪去。”但另一方面,老药相对过剩、普药过剩的局面短期内可能也不会扭转,好药永远不足是常态。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负责人 表示,发改委下一步将加大创新支持。除了传统的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外,去年创建了国内第一支产业投资基金和全新的专项建设基金,它采取资本金贷款的方式。 在专项建设资金中,将创新药品和高端医疗器械、化学原料的绿色改造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搬迁改造作为重点的支持方向。 同时将支持工业机器人制造和示范应用,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支持新材料的创制。

  医药流通将面临变革“十三五”时期是医改的关键时期,也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阶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文件当中,提到建立现代医药流通体系。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表示,医药分开或有新举措。“现在政策导向是要推动医院处方可以到社会上去购药,整个零售的终端可能不断加大。我注意到 这几年医药企业包括很多外资药企,一直追着零售药店,建立了零售的团队。”温再兴说:“如果国家关于"两票制"和处方外流的政策严格执行,处方将向院外流 动,利好药店或医药电商,很多电商已经在积极准备处方药销售。”

  此外,“两票制”的全国推开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朗,这将带来整个国内药品 零售市场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表示,“两票制”如果推行,与大多数人认为大商业公司会获得巨大发展机会不同,他认为反而是地市 级的基层商业公司会有更多利好。原因是在地域分布较广的基层地级市、县城市场,大的药品商业公司还未能很好地覆盖,药厂想进入基层市场只能直接开票给地市 级公司。如果加上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或零售药店购药,结合基层医保的保障水平还不高的现实,预计医院药品销售最多将有25%挤压到零售或电商,以满足药占 比的合格标准。

  总之,医药产业的增长正在从过去充分覆盖拉动越来越明显的变为创新力的驱动,目前医药行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科技创新有待加强。此外,随着“两票制”等政策的落地,医药流通行业将面临变革。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