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缺货,老百姓开始叫苦了!
据《新闻之声》报道,多位福州市民反映,到福州几个综合性大医院看病,遭遇到医生开的 处方在医院配不全药的情况。福州市民李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上月份福建省立医院给他开出的药单,记者注意到,主治医生一共给他开了8种药,但其中五种医院 没有。不仅是常用药,一些特殊病种的救命药也出现供断问题。记者跟随从福清专程到福州买药的郑先生,到协和医院买他爱人服用了四年的抗癌药,结果一无所 获。
记者跟随患者体验求药路发现,福建省立、协和、附一、福州二院,部分常用老药不见踪影。继福州后,记者调查福建三明、龙岩两地,发现也存在同样情况。一些医生甚至多次修改药单,只为药房能开出药来。
福州是福建的省会,其缺货尚且如此严重,其他地方可想而知。由于缺货严重,现在福建做药的朋友圈里面大家都在传的是每个科室到底上报多少个备案品种,从之前的三个到现在五个、十个,反正是越传越多,大家都知道以后会越来越多了,要知道备案品种对经历了福建残酷招标企业来说,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产品大规模弃标、中标后还进不了医院
其实,在招标结果出来之时,我们就预计过很多产品可能会断货。先让我们来看看这次断货的原因吧。
在经历了省标和让人骇人听闻的二次议价后,3月1日福建各地开始的执标,3月1日到17日,是旧标和新标的过渡期。由于福建标的过渡期过短,出现了一些品种段货。
不过,除了上述客观原因外,由于产品降价不达标,导致不少品种大规模缺货,另外,福建招标前是由各医院先上报产品目录,然后省标才采购,但是现在中标后,如果药品要进医院,必须要经过药事委员会的同意,企业徒呼奈何,但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药品断货。
2014年9月,福建开始启动新一轮的招标,招标之初就明确唯低价、降价。在此目的下,福建招标药品降价确实惨烈。
福建省卫计委副主任、福建省药品集中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晓春在今年1月28日的 福建省医改工作会议上表示,据初步统计,本轮公开招标采购部分药品竞价品种平均降幅为18.01%,议价品种平均降幅为8.28%,特定限价谈判药品平均 降幅为22.59%,预计可节省药品采购资金约40亿元。
在残酷的省标之后,福建全省分成各大片区开始带量采购名义下的二次议价,由于节省的费用可以归医院,所以,医院砍价是毫不手软,刀刀见血。
谁在贡献降幅?谁又能获得市场?
大家看看省属福州片区二次议价后结果,对于内资和外资药企来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局面。
外资药降价很少,很多外资有只有几分、几毛、几块的降幅,一款药虽然降了20元,但是是在中标价在450元以上,同比降幅不到5%。而国内不少厂家有药品起点降幅是10个点,价格腰斩情况较多。还有一款药,原来中标价只有4元多,经过二次议价后,中标价只有2块多。
在降价幅度的贡献上,国产药动辄50%以上的降幅,预计为福建药品整体降幅贡献了不少,但是在大降价之后,福建市场能够为国内药企贡献市场吗?
现在医院到处发通知,要求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如果有治疗所需的药物未中标造成段货,“医生根据医学知识自己调整用药!”
由于降价幅度高,不少国内知名厂家在福建市场直接弃标。一位药剂科主任曾私下表示,太便宜的药,医院真心不敢进,医生不敢用。
由于降价幅度高,现在福建医药市场几乎是大换血,很多医生已经用习惯地药品落标了,对于用惯的品种,医生相对熟悉,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当熟悉的品种大替换之后,医生怎么办?除了上面所谓的价格太低,不敢用的因素外,他是要治病救人的,在这种情况下,肯定首选外资药。
所以,虽然此次福建招标是以降价计生医保支出为目标,但是其最终结果,却可能是外资高价药卖得更好,医保支出压力更为巨大。
而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自去年7月1日起,福建省级公立医院、福州市医院、部队医院等大医院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二次议价和省标之间的价格差异将是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
外资药由于降价幅度小,基本不降价,内资药企有价差将成为省医院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基本上就要靠这部分药企养着了,这部分药企压力将巨大,在市场全面合规化大前提下,风险也巨大。但是,出于安全的目的,估计很多医生不敢开太低价的国产,真不知道这些医院怎么养活?
有人预测说,现在福建医药市场的全面崩盘或许已经为时不远了,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