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喜忧参半
来源:-    浏览:546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2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截至1月28日,两市共有123家医药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业绩预告,三分之二的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有所增长,剩下三 分之一有所下滑。这样的成绩单看似“皆大欢喜”,但这些预披露年报数据的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多为医药工业。业内人士表示,医药工业正面临较大转型压力,今 后数年内,这一细分行业都不会轻松。

业绩表现分化明显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50%以上的公司有32家,其中海王生物以15倍的增幅暂居榜首。医药制造、商业流通和零售连锁是公司的 三大主业,但这份靓丽成绩单的主要贡献并非来自主业增长,而是转让下属亏损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这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司负担。

业绩同比翻番的公司还有中关村、奥瑞德、海翔药业、中源协和、西藏药业、北大医药、上海莱士、太极集团、双龙股份、ST古汉、哈药股份、广济药业、 辅仁药业。除ST古汉、辅仁药业是由于自身主业经营改善贡献收益外,其余公司业绩跃进多数来自处置不良资产、财政补贴、重大资产重组合并报表等。

净利润同比增幅30%-100%的公司有29家,增幅小于30%的共32家,原地踏步6家,业绩下滑的共有40家。其中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公司有6 家,九安医疗亏损1.4亿元,同比下滑1400%;四环生物亏损7000万元,同比下滑1200%;东北制药亏损3.8亿元,同比下滑530%;沃森生物 亏损4.6亿元,同比下滑420%;华神集团亏损4000万元,同比下滑160%。这些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公司,多数原因是因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科研经费 支出增加;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费用维持在较高水平;或是上一年非经常性损益扩大等。

医药工业增速放缓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这123家公司中,同比增幅在30%以下的达78家。这些公司多数集中在医药工业,反映了医药工业近两三年来行业增长放缓的特征。业内较一致的观点认为,2015年医药工业增速在11%-13%之间,或创历年来新低。

从2009年国家新医改拉开帷幕之际,医药市场格局随之发生巨变,行业面临空前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医保控费越来越严、药品飞行检查加强、药品招标降价,特别是随着医保控费的全面展开,打破了依赖医保扩张的传统增长模式,整个医药行业进入艰难转型期。

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认为,在GDP增幅不低于6%、出口不出现负增长、没有重大突发疫情的前提下,201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速或为11.8%,产值2.8万亿;2016年增速或在11.3%左右,产值3.2万亿。

行业增速下滑这一趋势在未来数年内料难有改观。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南方所的数据,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在2008年为7864亿元,到 2013年增长到21543亿元,五年累计增长174%。虽然医药工业销售收入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拐点在2012年已经出现。医药 工业销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达到26%,之后逐年下滑,2013年为17.9%,2014年为12.5%。这一数据与2011年相比已经减半。

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利润增速则更不乐观。医药工业利润在2008年为841亿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181亿元,五年累计 增长159%,略低于收入增速。但行业的利润拐点比收入拐点的到来要早一年,2010年创下32.7%的利润增速之后,此后便一路下滑。2013年利润增 速仅为17.6%,2014年为12%。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