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泰州:世界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热土
来源:-    浏览:555   更新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图为坐落在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的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制图 张乐

  编者按 日前发布的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在阐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构建产业新体系时,均提到加快突破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 术,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壮大。金融支持是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那么应如何促进科研、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记者近日赴中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实地采访。

  

  “如果你去看中医,中医说你去看西医吧,说明你真是有病了;如果你去看西医,西医说你去中医吧,说明你这个人肯定是没救了。但我们说,如果你到医院看病,医生说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那你到我们医药城来找找,说不定就有办法。”

  说这句话的,是江苏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中国报业协会举办的“全国百家党报看泰州”采风活动启动仪式上,这位泰州的“首席推销员”面对全国百家媒体 大佬们“夸下海口”。蓝绍敏的底气,来自于泰州多年来打造中国首家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努力。

  做强做大产业链

  打造规模最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中国医药城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由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自启动建设 以来,按照“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产城共荣”的规划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中国医药城把疫苗与诊断试剂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被列为“国家新型疫苗及特异性诊断试剂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其中,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小儿麻痹症 的Sabin株等疫苗填补了世界空白。去年11月底,总投资5亿元的中崇信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在中国医药城破土动工,今年底将建成灭活疫苗、细胞活疫苗等 11条生产线。目前,园区内已聚集10家顶级疫苗研发生产企业,拥有各类疫苗产品40多个。

  与此同时,还有156家体外诊断试剂和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进驻中国医药城,已有73家企业正式运行投产,拥有医疗器械产品品种636个,共取得医疗 器械产品注册证403张。与这两个新产业一道崛起的,还有生物制药、化学药新型制剂、中药现代化和保健品等特色医药产业基地,迅速形成六大新兴医药产业集 群。

  今年以来,园区签约落户医药类项目超过100个,世界知名医药企业瑞士雀巢、法国高德美及国内荃信生物、信立康、中关村医疗器械等一批企业先后签约落户。今年园区新开工亿元以上独立用地项目9个,新开工进驻厂房项目30个。

  截至目前,中国医药城已集聚国内外50多家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阿斯利康、武田制药、勃林格殷格翰、石药集团、海王药业等60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先后落户;4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落地申报;启动开发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

  创新招才引智机制

  发挥高端人才高地集聚效应

  自成立以来,中国医药城始终将人才团队建设放在核心地位,创新引才机制,创优留才环境,通过放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品牌效应,强化政策激励, 加快推进建设“人才特区”,先后组建了中国国际医药人才市场、千人计划研究院等载体,建立起“113人才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国家“千人计划”等 三个层次的梯度支持体系,形成覆盖高端人才、实用人才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2011年,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国医药城“人才特区”建设的若干规定》,设立了每年6000万元的“人才特区”建设专项资金,从创新创 业资助、财税金融支持等10个方面支持中国医药城实施“113人才计划”。该计划实施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医药城新落户人才和企业,把人才和项目的质量放在首 位,为入选高层次人才(团队)提供100至50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在项目实施初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经过努力,中国医药城“113人才计划”已逐渐形成区域品牌效应,备受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界瞩目,对园区乃至泰州市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产生了重要 的导向和示范作用。通过前两批“113人才计划”的实施,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1名,资助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8个,紧缺型人才160 人,累计获得申请专利(或授权专利)50个,形成新产品、新技术74项,同时带动了近7亿元风投资金的投入。

  目前,中国医药城吸引3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800多名中外高层次人才加盟,80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泰州市自主申报入选“千人计划” 的15名专家全部花落医药城,专家总数、自主申报人数均领先国内同类园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高地的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

  完善金融服务

  推进科研、产业与金融资本融合

  产业腾飞离不开金融支持。江苏盈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园区首家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主打产品为香菇多糖原料药,解决了香菇多糖制备过程中pH 不易调节及过滤环节影响香菇多糖有效成分等问题,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企业获得了大量订单。但受制于流动资金较少,加上融资抵押担保缺乏,企业 无法开足马力组织生产,2014年仅实现销售收入1922万元。

  农行泰州分行主动介入,积极支持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于2015年2月及时发放1000万元科技贷款,使这家企业实现规模化量产,今年全年预计 可生产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100万支,生产香菇多糖注射液400万支,年产值可达到8000万元,销售增长率预计比2014年提高3倍。

  中国医药城成立之初,一度面临金融服务网点缺失、金融资金供给紧缺等问题。当地金融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到医药城内设立网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团队, 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园内每个角落。截至2015年9月末,已经有8家银行业机构在医药城地区设立17个金融网点,金融从业人员达到230人,实现了24 小时的不中断金融服务。建设初期,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联系市内外银行组建银团贷款,支持银行与信托公司合作发放信托贷款, 鼓励银行为平台公司申请中票、发行企业债等方式,为泰州华信药业投资有限公司、泰州鑫泰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平台企业融资256亿元,同时针对园区基础建设投 资期长、回报慢的特点,通过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等手段,使园区建设获得稳定的资金支持。

  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农行泰州分行、交通银行泰州分行、江苏银行泰州分行、南京银行泰州分行等机构纷纷与江苏省科技厅、泰州市财政局、泰州市 科技局合作,成立了455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风险补偿基金,专门为科技型医药企业融资增信,按照5-10倍的放大比例,为医药行业高科技含量企业放款,解 决了高科技医药企业轻资产、无担保的融资难题。截至2015年9月末,累计为高科技医药企业放款142笔、5.18亿元。

  银监局泰州分局局长陈惠莲告诉记者,该局通过多种方法引导银行业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授信支持,9月末,泰州市银行业为医药城基础设施建设和医药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支持318亿元,为泰州市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遵循生物医药产业与金融资本相融共生特点,中国医药城积极创建科技金融示范区,推进科研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相互融合。目前,园区现已组建基金 15支,总规模达到60亿元,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建立“统贷”平台,组建“金融超市”,着手构建新三板上市快速通道。仅2014年,中国医药城已为 园区企业担保金额达3.4亿元,直接提供资金支持7200多万元,帮助10家企业登陆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并计划再用3年时间,力争在上海股交中心形成“中 国医药城中小企业的新三板”。

  目前,中国医药城正启动设立国家一类新药研发投资基金,从而建立创业初期政府资助、成长期科技信贷支持、成熟期股权直接融资、扩张期上市培育的现代资本体系。

  “中国医药城正迎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产业化集聚的爆发期。”蓝绍敏告诉记者,2014年,全市医药产业销售突破700亿元,约占江苏省的三成。 今年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全面推进,泰州积极对接、顺势融入,举全市之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城市,从原来的泰州制 药一枝独秀,到实现医疗、制药、养生、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争取到2016年医药产业规模过千亿元,成为长三角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核心区;到 2019年基本建成产城一体的医药名城,产销规模过2000亿元,确立泰州生物医药发展的全国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生物医药产业一方新热土。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