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广东医药界谈基药增补幕后
来源:-    浏览:622   更新时间:2014年05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此前有新闻称100万元在某地就能换一个基药增补名额,说的其实就是广东省,这在业内早就不是秘密。”北京药品代理商李冠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不久前,广东省纪委官网南粤清风网近日公布,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涂瑶生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这是继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省卫计委)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处处长伍新民涉嫌基本药物目录增补违纪被调查之后,又一官员接受调查,广东基药腐败案持续发酵。


  来自广东医药界的说法称,涂瑶生被调查与伍新民被调查之间有关联,伍新民因涉嫌在去年广东地方基药目录增补中收受药商贿赂被调查,而涂瑶生则可能是药商和伍新民之间的牵线人,不过此种说法尚未得到官方证实。


  对于外界对广东地方基药增补工作的质疑,广东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增补基本药物目录是为了解决基层医院缺药用的实际问题,增补工作依法依规。若发现在增补工作中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的,将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根据国家规定,各省实际执行的基药目录为国家基药目录与各省自行增补的基药目录之和。


  李冠宇坦言:“基药增补过程中出现明码标价不足为奇,各省的基药增补这一块各省自己说了算,多少都有水分。只不过广东省基药增补较为激进,给药企和代理商留出了更大的公关空间。”


  权力寻租重灾区


  不只送钱还送股份


  去年7月,在中央要求对基药“从严增补”的背景下,广东省的基药增补工作,却反其道而行,上演了一场“基药盛宴”,增补过后广东省实际执行的基药数量高达1000种,扩容幅度很大。


  据了解,国家基药目录中的药品有520种,而广东省2010年和2013年两次共计增补基药将近500种。


  “对于很多药企来说,进入基药增补目录的利益很大,在利益驱使下很难避免权力寻租。”医药律师张文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张文生曾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从医院辞职后做过某药企的区域经理,对于医药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十分了解:“各省基药目录增补的办法都不一样,但大同小异、有章可循。一般而言各省会组建基本药物遴选工作组,由专家进行评审,最终确定基药增补名单。”


  “评审专家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不同专家的发言权也不同,药企会针对性地进行公关,这部分的花费是不小的,否则那么多产品,专家凭什么要把票投给你。”张文生说。


  李冠宇则表示基药增补也是有捷径的:“关键是找到能拍板的人,有时候评审过程说白了只是走个过场,甚至有些药品不通过评审也可以直接进入基药增补目录,这就要看药企的公关水平了。”


  此前有媒体从一位广东药企负责人处获悉,广东省2013年基药增补目录公布的前两天,公司已经看到定稿品种。而在短短的两天内,没有经过专家审评,最终的目录就一下子多出了十几种。


  “一个利润大的品种想进基药目录是要花大代价的,有的基药品种甚至有‘关键人物’入股。只要能进基药目录,药企或代理商不惜给相应的关键人物一定股权,每年给其一定比例的分红。”李冠宇表示,“这样做比一次性给钱的诱惑力更大,而且更加隐蔽。”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地方政府增补基药目录实际上是用行政手段对药企进行了人工筛选,基药目录发布之后还要统一招标,这已屡次被认为是行政干预过多。由于行政干预过多,给药企留下了寻租的空间。”


  基药战场的利益诱惑


  市场规模约2500亿元


  世界卫生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基本药物”的概念,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卫生保健需求,具有足够数量、适宜、国民能够公平享有的药品。


  为何各药企及医药代理商对于基药增补目录虎视眈眈,一掷千金只为能挤进基药增补目录?


  在许玲妮看来:“药企热衷进入基药增补目录,原因在于相关品种进入基药目录后能使药品销量增长,量越大,意味着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小,企业的利润也会相应增长。”


  2013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要求,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至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至30%。


  据国药控股高级研究员干荣富介绍,目前业内对基本药物市场规模的判断最高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最少也有2000亿元至3000亿元,若以全国用药总规模1万亿元计算,20%的份额应该在2000多亿元,若各地严格增补省级基本药物目录,那么最终的市场预期规模应该在2500亿元左右。


  江苏一家药企的中层肖阳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基药在各个医院的配备比例远远没有达到卫计委的要求,目前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基本能够全部配备使用基药。但各地对于二三级医院配备基药比例的明确规定仍未出台。”


  “使用基药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毋庸置疑,因此各大药企非常看中这一市场。”肖阳表示,“在利益的驱使下,药企‘各显神通’,但凡有点办法的都不会放过进入基药目录的机会。”


  肖阳进一步解释说:“药品进入医院本身就是件很麻烦的事,竞争太激烈,一旦进入基药目录,基层医院必须100%采购,二三级医院也要采购一定比例,销量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增补独家品种利益大


  中药独家尤为抢手


  记者发现,广东省2013年新增的278种基药中,西药147个,中药131个,其中中药独家品种超过100个。


  “一个广东省增补的基药品种都快赶上国家基药目录了,而且这么多的中药独家,不出事才怪。”李冠宇认为,“基药目录顾名思义是满足患者的基本用药需求,国家基药目录实际上已基本够用,完全没有必要增补那么多中药独家品种。”


  “进入基药目录对药企来说是把‘双刃剑’,国家对于基本药物的价格是采取管制的,进入目录以后就面临着产品降价。”李冠宇表示,“很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产品进入基本药物目录以后市场放大,但是整个价格空间没有了。因此,进入基药目录且能够获利的关键在于,药物是否为独家品种。”


  在广东省2013年的基药增补目录中,独家中药超过100种。那么,中药独家品种究竟好在哪,为何会在基药增补过程中倍受青睐?


  医药行业律师张文生告诉记者:“对于非独家的药品,生产厂家竞争激烈,药企之间只能拼价格、拼实力,利润空间往往被压缩得很低。我国西药的原研药是很少的,基本上没有独家,中药就不一样了,换一个无关紧要的成分可能就是独家了。”


  “独家就意味着只有一家生产厂家,这样一来价格就没有可比性,企业的议价能力强。”张文生表示,“从广东增补的情况看,增补的基药大部分都是独家品种,这样一来药企能把控价格,自然有动力做这件事。”


  从广东新版基药目录第一轮招标结果中,记者发现,中药独家品种价格的确很好,如天士力(600535,股吧)药业的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等常用药价格降幅均不超过1%。


  自费药销量下滑


  争进基药目录能“避风”


  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发生于2013年的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也使得药企更加热衷于将自家药品引入基药目录。


  2013年7月,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被爆出“行贿门”,葛兰素史克的工作人员利用贿赂手段谋求不正当利益等行为,被指是导致药品行业价格不断上涨的背后推手。


  事实上,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药企才是医药贿赂的“鼻祖”。医生用药收取回扣是众所周知的,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医生的回扣是药品价格的25%,在利益的驱使下医生更倾向于使用价格高的自费药。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医药代表张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葛兰素史克贿赂事件后,我们日子不好过,医院几乎每周一查,时不时找几个医药代表谈话,医生也都人心惶惶。”


  “我销售的品种是自费药,现在医生用起来比较谨慎,产品连续数月销量下滑。前几天有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药直接被医院停掉了,相关的大夫也被院方警告。”张鑫坦言自费药越来越不好卖。


  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基药目录就意味着相关药品进了“避风港”。


  肖阳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医生给患者开基药,我们同样会给医生提成,虽然相比自费药提成要少,但这半年来医药贿赂查得很严,医生开药也比较谨慎,用基药肯定不会出问题。”


  “以我们药厂为例,很多自费药品的销量出现下滑,而基药品种的销量却集体上涨,这种趋势短期之内不会改变。”肖阳说。


  地方药企领跑基药增补


  地区保护何时休


  “除了权力寻租,地方保护是基药增补中最严重的问题。本地药企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谁的孩子谁不疼?”李冠宇深谙其中的门道,“地方招标没有关系谁参加,当地代理商的关系比较硬,因此在增补过程中的优势自然非常明显。”


  正如李冠宇所说,每个省份都有一些“地头蛇”存在,其掌握的政府和医院资源无疑是争夺药企客户的重要筹码。


  以广东此次基药增补为例,广东三信药业就是一家当地知名代理商,三信药业代理的血必净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多个独家品种均在广东省2013年基药增补目录中。


  无独有偶。2013年11月中旬贵州省正式执行最新发布的定价药品目录。对比2011年该省的基药增补目录后不难发现,该省当年新增的150种中成药中,有近七成的品种系当地企业生产的独家品种。


  “同样的药品在不同省份的待遇迥异,比如某药厂生产的磷酸肌酸钠,在很多省份连医保目录都没进,但在黑龙江省却进了基药目录,除了地方保护我想不出更好的解释。”北京药品代理商李冠宇说。


  在许玲妮看来:“基药增补的地方保护,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权力下放地方政府并不妥当,还是要收归国家统一采购。随着医院用药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药品的需求量不再模糊,完全交由国家统一采购是可行的。如果地方基药增补工作仍将继续,为了避免权力寻租,应在采购平台上将所有流程公开化,增强透明度。”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