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磨砺 敢为人先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4月28日,是上海国际医学园区10周岁的生日,作为上海首家也是全国首家以医学为核心的特色开发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一条创新之途。
从2001年6月29日原南汇县向上海市政府上报建园请示,到2005年6月28日市规划局批准康桥工业区医学园分区,再到2011年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复将医学园区纳入张江核心园,医学园区建园的道路几多坎坷。
园区成立之初,在国际上,能够借鉴的只有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和德国汉诺威医学城。但是我们必须尝试和探索,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筹备领导小组是在一边摸索,一边前进。终于,在2003年2月21日由美国珀金斯-伊士曼设计师事务所以"树的年轮"为理念设计的园区整体方案被最终确定。规划将园区和谐地分为六个功能区,商务区居中,医院区、康复区、院校区、住宅区、研发及产业区有机地环绕在周边。这一规划在10年里被我们默默坚守,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科学而高效。
园区初步建成后,如何做深做强产业,如何快速形成产业集聚成为园区的首要课题。园区根据自身条件,探索出四条途径:一是高端引领。依靠西门子、德尔格、微创等产业龙头,集聚其上下游企业;二是先扬名,后集聚。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具有磁石效应,企业集群密度越大、知名度越高对相关联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大,借助基地的品牌效应,加大宣传,吸引了园区第一批入驻企业;三是发展优势子行业。园区瞄准诊断试剂行业,吸引了德赛诊断、凯创生物、东方基因等十多家诊断试剂企业,快速形成了在特色子行业的企业集聚;四是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园区还特别注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支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其中园区企业宇度医疗成为首批上海股交中心挂牌企业。
园区正是靠着这摸索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充分集聚了巨大的能量下,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破茧成蝶 展翅腾飞
园区在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的趋势下,特别是在做深医疗器械板块产业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和摸索最佳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几经探索后,园区最终定位于现代医疗服务业和先进医疗器械制造业为核心并涉足医药、销售和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等领域,以打造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高端医疗服务平台为目标,以此形成一条优良完整的医学产业链。
2009年,园区迎来了浦南合并的历史机遇,成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1月,12家生物医药企业集中签约落户园区,其中有7家是张江转移项目,成为两区合并后产业对接最成功的范例之一。2011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将国际医学园区正式纳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范畴,园区发展驶入快车道。
以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来推进上海现代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方向。园区积极承担起了建立上海市现代医疗服务业集聚区的历史重任,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迅速汇集了多家高端医院签约入驻,形成现代医疗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现代医疗新典范,实行"建、管、用"分离创新运作模式的国际化高端综合性医疗机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就是在上海现代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之举。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占地375亩,总投资约30亿元,一期用地104亩,拥有450个床位。项目投资和建设主体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运营和管理将由亚洲最大的高端私立医疗机构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负责;而中心的医疗技术主要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12家附属医院,并逐步扩展,成为上海市医疗专家多点执业的首选医院,吸引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优质医疗资源。
园区作为"医、教、研、产"多功能为一体的医学产业集聚地,"教"的力量从来都不可小觑。
医学类高职院校中惟一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点建设基地的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在园区安家落户,自进入园区以来,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创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技能和较强的就业市场竞争力,输送出了很多实用型高级卫生职业技术人才。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独立培养医疗器械高技能人才的普通高职院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于2013年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正式开工建设,近年来,该校紧贴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发挥校企同根、医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领域和医疗机构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被誉为"我国现代医疗器械技术和工程师的摇篮"。
专业高校的进驻,为园区的企业提供了实用对口型人才,更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专业检测机构的入驻为园区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于2007年正式落户园区,它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分别审查认可的国家级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医疗器械产品认证检测指定实验室。获国家授权具备对大型影像诊断设备、X射线机、心脑电类设备、麻醉和呼吸类设备、高频手术类设备、医用生化设备、医用超声设备等601项设备进行检测的能力,并承担对心电图机、心脏起博器的国家强制性(3C)产品认证检测工作。
检测所的入驻适应了园区产业需要,新增生物芯片、高能物理器械等一批新的实验室,检测能力从原来的400项扩大一倍以上,为医疗器械现代化的监管和医疗器械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园区还拥有金域检验、华大基因、泰斯特等医学检测机构,为各级医疗单位和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正是这些专业化院校和机构的加盟才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力量。2010-2012三年期间园区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4.4亿元,营业总收入1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截止2012年底,园区企业已获得各类器械注册产品证625个,其中欧盟CE、美国FDA159个,累计专利申请数709件,授权书458件。目前,园区有超过100家医疗器械企业,产值占全市医疗器械产值的20%左右。园区的高速发展也得到了国家及上海市政府的认可,被评为全国首个国家火炬计划上海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国家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和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上海市首批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专业园区、上海品牌园区等称号,获得了多项殊荣。
再次回望,我们感慨良多,2003-2004年,规划建设;2005年,产业先行;2006年,做深做强医疗器械产业;2007年,运用社会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2008年,尊崇企业服务至上;2009-2010年,承接张江转移,发展服务外包;2011年,全力发展高端医疗;2012年,倾情打造医疗特区,一步一步,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到了2013年。
喜迎十年 启航新程
2013年,是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发展新十年的第一个年头,她将沿着以前的足迹走出新的精彩。
在医疗服务方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在今年正式运营,同时,国家儿童健康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热带病研究所、上海市肿瘤医院东院、太平护理型养老社区也将迅速推进。
在研发产业方面,西门子新建的X光产品大楼和德尔格二期扩建项目,预计在2013年投入使用,另外,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公司艾本德在2013年初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达成合作协议,正式入驻园区。为满足企业的多层次需求,医谷现代商务园三期、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技术创新服务基地、时代医创园二期在2013年正式开工建设,中国医疗器械交易中心也已实质性启动。
在商业服务配套方面,地铁16号线将于今年正式通车,在园区西侧设有站点。这将大大节省入驻企业员工商务拜访和上下班的时间,对于拉动园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的演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满足园区商务需求的医谷商务酒店已于2013年初正式运营,园区第一家五星级酒店和集时尚餐饮、特色商业、LOFT办公于一体的绿地东海岸广场也在加紧建设中。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带着如火的激情和沉着的睿智,走过了十载春秋。十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又将开始一段新的航程,未来,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将以医为本,开拓创新,加快产业集聚,努力成为创新创业氛围浓重,集聚效应优势凸显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医学科学城,为上海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