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简析我国人造血管的市场
来源:-    浏览:572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1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最近,3D打印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一大热门名词,科学家运用高分子材料中能够有效抵抗排异反应的生物分子制作出了一种特殊的“印刷墨水”,打印出各种人体器官。目前,世界上人类移植3D打印器官的成功案例很多,包括了3D打印的钛合金“骨骼”、3D打印的气管以及3D打印的人造血管等。     人造血管又称为人工血管,当人体某部位的血管由于动脉硬化、栓塞或破损等原因不能保证人体正常供血时,就需对血管进行置换、搭桥或介入等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最早是采用自体血管进行移植,但其来源受到很大限制,为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的研制开始于上世纪初,各国学者首先采用金属、玻璃、聚乙烯、硅橡胶等材料制成的管状物进行大量动物实验,但因其易在短期内并发腔内血栓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952年,Voorhees首先研究将维纶制成人造血管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并在第二年成功用于临床,此人造血管改变了以往人造血管管壁的无通透性。随着纤维材料和医学生物材料的不断发展,各国科研工作者研究出各种材料、各种加工方法生产的有孔隙的人造血管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现在已经商品化的高分子材料人造血管有涤纶人造血管、真丝人造血管和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     临床上使用的人造血管,分为织造型和非织造型两种,织造型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和聚酯涤纶,而非织造型人造血管的主要材料则是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聚氨酯。聚四氟乙烯有耐受各种酸、碱的侵蚀、不易被氧化、耐高温、在体内不吸收任何水分等优点,但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过多例移植后发生管腔阻塞或并发其他退行性变化的事件,科研人员认为它不是织造型人造血管的理想材料。而聚酯涤纶因具有很高的强度、柔软性和回弹性、吸水率极低,移植后发生膨胀的几率也非常低,加上通畅率较高,在外科手术中较为常用。膨化聚四氟乙烯的人造血管移植通畅率虽没有聚酯涤纶的高,但其具有柔顺、易于缝合的特点,还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与抗凝性,在非织造型人造血管中还是属于比较常用的产品之一。近年来,聚氨酯越来越受到关注,它比膨化聚四氟乙烯具有更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分子结构的设计调整满足其他特定的要求,是国内外许多学者目前研究的方向。     近年来,人造血管领域中小于6毫米的小口径血管一直是国际性的难题,由于内径较小,血液流经时速度变慢,在人造血管腔面易形成附壁血栓,最终导致血管闭塞。因此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生产对于技术与材料的要求更为严格,目前只有美国的两家企业Atrium Medical Corporation与巴德公司有生产直径小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     在我国,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在2006年也成功研制出了直径小于6毫米的人造血管,这种人造血管以丝素蛋白为基本原料,在动物试验中与体内血管的吻合效果好,能保持血液的畅通。目前该产品仍处于研究阶段未进入市场,患者有望在未来能用上国产的小口径人造血管。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