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感冒药引发毁容 “争议”药品或边缘化
来源:-    浏览:702   更新时间:2013年08月06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7月11日,新浪微博著名ID“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是一起疑似滥用氨基比林针剂引发患者过敏反应的案例。原帖已被转发一万多次。于莺评论说,“看完心情无比沉重。各国在八十年代就开始淘汰氨基比林这一产品,在我国却还存在少部分制剂。”     微博照片中,皮肤严重溃烂脱落以致面貌难辨的患者正是陈乃江28岁的妻子。     “我觉得自己快疯了。”7月22日,陈乃江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太痛苦了。”     感冒用药引发的毁容     2012年6月的一天,陈乃江的妻子张巧梅因感冒不适独自到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开出了包括复方氨基比林针在内的处方。用药后,张巧梅开始咽喉疼痛、口腔化脓,手足口全面出疹。     当医生欲第三次开出复方氨基比林处方时,未被陈乃江采纳。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学专业的陈乃江开始对氨基比林产生怀疑。果然,后经过皮肤科医生及眼科专家会诊,认为是由复方氨基比林造成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但此时,陈乃江的妻子身体状况已经急剧恶化,全身皮肤开始大面积脱落,咽喉、食管、呼吸系统损毁,直至视力丧失。中途休克濒临死亡,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张巧梅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容貌和视力的损毁被认为难以逆转。     自药科大毕业后,陈乃江在连云港市药监部门负责药品检验工作已有8年。“我的工作是保障别人用药安全的,没想到药品安全事故却落在我自己家人的头上。”他说,“更为戏剧性的是,医生对我老婆滥用复方氨基比林的那个晚上,我正在单位通宵加班,检验的就包括氨基比林这一成分。”     现在,陈乃江正在为妻子的遭遇讨要一个说法,但困难重重。当地鉴定机构已出具了“医方使用复方氨基比林退热无临床禁忌”的结论。     陈乃江表示,“无数临床案例证明复方氨基比林副作用严重,鉴定方居然说‘无临床禁忌’。”     “我自己是做这一行的,对这种事情不仅防不胜防,连事后追偿都这么大难度。”陈乃江说。     层出不穷的“药害”     一位医药专业人士在微博上评论说,氨基比林针剂副作用大,价格仅为几毛钱一支,对普通感冒开出氨基比林针剂,与利益无关,而是失职。     陈乃江的遭遇并非孤例。由复方氨基比林造成的过敏反应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查阅国内复方氨基比林引起不良反应的资料发现,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在循环系统可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厥冷或休克,严重者可致死。在记者查阅到的25例该药品不良反应记录中,2例不良反应患者因此死亡。     作为氨基比林的“近亲”,安乃近在大众用药里流行多年,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结合的化合物,主要用于高烧时的解热,以及头痛、偏头痛、肌肉痛等。作用与氨基比林相似,具有较好的解热作用与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其副作用亦十分明显。     据我国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录的有关安乃近引起的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多达十种。其中,皮肤及其附属器官反应有31例,死亡4例;血液系统反应16例,死亡1例;过敏性休克反应11例,死亡7例;泌尿系统反应17例子,死亡5例……     在国外,这些药物也曾造成过不同程度的“药害”,其危险性被更早地意识到。     资料显示,1922年至1934年,氨基比林作为一种新型的解热镇痛药物流行于欧洲、美国,被人们用于退热、止痛。陆续发现服用此药的病人发生了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但并未引起重视。后经化验检查发现:末梢血中白细胞特别是粒细胞减少,证明了氨基比林能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导致免疫力下降,并引发各种感染。1934年,仅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本病,欧洲死亡200余人。     非那西丁曾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1953年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西德、捷克等国家突然发现肾脏病人大量增加。调查后证实这种肾病增加主要是服用非那西丁所致。欧洲报告2000例病患,美国报告100例,其中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些国家采取紧急措施,限制含非那西丁药物出售后,这类肾病患者的数目明显下降。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