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分析称“问题胶囊”事件凸显制药行业诚信危机
来源:-    浏览:691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27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有病要吃药,小小的胶囊是病人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别看它“个头”小,作用倒不小,可以帮助病人服用一些可能对口腔和胃部产生刺激的药物。然而,今年4月,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揭开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不法商人用铬超标工业明胶当原料,生产空心胶囊,并已流入药品市场。9家药厂生产的13种药品被暂停销售和使用。半年多过去了,病人们对胶囊安全的信心恢复了,但是企业诚信依然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永恒话题。     【事件回放】     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     今年4月中旬,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不法厂商,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国家食药监局随即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媒体报道的9家药厂生产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对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开展涉胶囊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本市批发企业对媒体曝光的胶囊产品全部采取了控制措施,零售药店都做到立即停售、下架。     在本市抽检中,本市生产药用胶囊两家企业抽检的8批样品重金属铬的限度检查均符合规定;从本市26家使用空心胶囊的药品生产企业抽检的52件样品有51件符合规定。上海复旦复华药业公司从浙江新昌康诺胶囊有限公司购进的空心胶囊样品铬超标,仅用于包装主要在医院使用的石杉碱甲胶囊。抽检复检结果出来后,市药监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相关企业开展现场检查,查封相关产品,并对该公司购销记录进行了全面核查,责令企业迅速对已销售产品予以召回。     【市民回访】     相信没有企业敢再乱来     最近,记者找到了两位在“问题胶囊”事件发生时曾经采访过的市民。华女士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经常会到医院看病开药。问起“问题胶囊”,她记忆犹新。“当时非常害怕,天天看电视和报纸,让女儿在电脑上查,事态有什么新的进展。那段时间,连胶囊药也是吃吃停停,总是疑神疑鬼的。”如今,她已经没有这种恐惧感了。“国家下了很大的决心整治,相信没有哪家企业再敢乱来。”     和华女士相比,邬女士在“问题胶囊”事件时的做法略有点夸张:每天要服药,只好把胶囊剥开,把药粉倒进掰开的馒头里一起吃下去,结果喉咙不舒服了很久。“我那时还不明白,胶囊不是单纯装药粉的容器,还能帮助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一旦剥掉胶囊,药效会大打折扣,有时还会产生毒性。现在,我正常服药,不再吓丝丝了。”     【教训总结】     企业不该为钱铤而走险     不愿透露姓名的药品生产企业人士直言,虽然“问题胶囊”事件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但是对整个行业的教训是深刻的。出现铬超标胶囊的原因是,近十年来胶囊生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最多的就是制药厂提出的降价要求。很多制药厂告诉胶囊生产企业,为了在药品招投标里中标,药价必须降,如果胶囊价格降不了就要更换供应商。     伴随着医改的推进,我国近十年来药品降价已经接近30次。一粒合格的空心胶囊成本价格大约在1分到2分钱,而事件中被查出铬超标的某品牌胶囊药一粒售价也就1毛钱。在降价传导和价格竞争中,黑心企业铤而走险的不法行为也就产生了。     有业内人士总结:“所有生产食品和药品的企业要明白,着眼点应该放在研究新工艺和提高生产效率上,而不是投机取巧,抱侥幸心理,甚至拿人的生命开玩笑。”(记者陈杰)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