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提升药店店员“标准登记,规范用药”意识。
来源:-    浏览:689   更新时间:2013年07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7月8日讯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为了解和掌握药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价格及有关情况,及时制定调整药品价格,将对33家国产药企业和27家进口药品代理企业开展成本价格调查。   药企是药品定价的源头,出厂价高零售价就高。但事实并非是如此,在商品普遍上涨的现今,药品价格却频繁下降,近些年来,国家发改委先后进行过30次之多的降价,几乎都有的药品都轮了个遍,但药品贵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此次对药企进行价格调查效果能有多大?   以往的价格是由药企自报,报多报少凭自愿,很难反映出真实成本,而此次一改常规,药品主管部门直接深入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将企业成本家底项项过滤,可以断定成本核算将八九不离十,水分将减少,但是,即使是能够准确的核算出真实的成本,也并非这一成本就能体现真实。   药品生产成本只是整个产业链的一个环节,还得经过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药产品能否实现商品的转换,主动权掌握在医院手中。从目前的状况看“以药养医”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改变,按照规矩,允许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在进价   生意社7月8日讯 去年9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限麻令”,规定药店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应查验购买者的身份证,登记姓名和身份证号。但一方面药店对感冒药施行“实名制”新政不够重视,执行力度不足,“标准登记”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公众对此也存在诸多误解,甚至对药物的安全性产生怀疑,药店与患者“双不适应”的现状引发了行业的极大关注。   前不久,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倡导,并授权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市场营销专业委员会实施的“标准登记,规范用药”药品零售行业倡导规范管理行动在全国40个城市、上万家药店中陆续开展,历时6个月。组织机构将根据购买者身份证的登记数量和质量,评选出模范个人和药店给予表彰,并授牌认证该药店或优秀药师,旨在规范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管理,提升药店店员“标准登记,规范用药”意识。   实际上,感冒药“实名制”的推出,一方面是确保真正的患者能够得到合理用药;另一方面,通过实名制加强对感冒药购买者的限制,又能杜绝一些违法分子非法购药,对于通过利用感冒药炼制毒品的不法行为,可以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购药实名制并不是中国独创的。美国早于2006年就开始严格限制销售含麻黄碱类的药品,目前美国有41个州采取了限售措施——要求将含麻黄碱类药品作为准处方药对待,购买人需要通过执业药师的许可,并记录个人信息。   其实,我国对含麻黄碱药品的销售已经实施了若干次限制。2008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曾发布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管理的通知》,明文要求含有麻黄碱成分的药品一次性出售不能超过5盒。然而从实际调查看,这一要求实施到今天,在很多地方仍是一纸空文。如果连限购数量都没有完全做到,那么购药实名制的效果就更得打一个问号了。   笔者以为,感冒药“实名制”在我国很难发挥相应的作用,承担不起禁毒之重任。一方面,时下药品销售还没有建立联网机制,监管部门很难对药品购销进行实时管控,如果医药企业有意逃避责任,规避风险,绕过购销这一环节,进行体外循环并非难事;另一方面,即便企业能够遵守这一规定,但如果销售者和购买者共同联手,实名制的作用也会消于无形。   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犯罪分子利用市场上销售的药品炼制毒品,一方面,有关部门必须在加强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定点生产、经营企业监管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易制毒化学品药品在市场销售环节的监管,尤其是加强对零售药店购销的监管;另一方面,将“单位剂量麻黄碱类药物含量大于30毫克的复方制剂列入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处方药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凭处方销售麻黄碱类感冒药,不仅能减少这类药品的市场销售泡沫,而且还将降低市民家庭盲目备用药品造成的浪费,同时抑制犯罪分子利用其进行犯罪活动,可谓一举多得。 基础上加价15%”,由此医院为了利润就会选高不先低,如:同是治胃痛的药,有的是6元一瓶,有的是60元一瓶,且药味和数量都差不多。选6元的药,按照“加价15%”医院提成只有0、9元,而选60元的却有9元,提成相差如此之大,自然低的价就难进医院的门槛。再则,药品流通环节的部门特别多,同样也要按比例收费,价格高的药品优先通过,而价格低药品却将拒之门外。   作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销售很重要,而低的药品销不出去,高的药品反而有销路,就会“弃低而谋高”,从“药”上做文章,从以往看,为了应付药品降价,有的在外冠上改头换面,药是原来的药,外表进行精美的包装,改个看不懂的洋名,价格就猛升;有的更为简单化,包装品名不变,采取减少颗粒、药剂,进行偷工减料变相涨;面对于一些本来利润就小或者没有利润的药,干脆来个了断,让其消失;药品多次降价,公众普遍没感觉,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此。   进行药品实地调查,至多只能了解出生产药品的成本真实,并非能解决流通和销售环节费用的虚高,生产成本即使是核得准,价格也由此而降,而下游不买帐,治标不治本,药企始终还是会动摇,还将选择性生产,不然,产品向何处销,企业又怎能去维持。   要解决药品贵的问题,不单是对药企成品进行调查核定,关键问题是解决“以药养医”的机制,实行医药分离,同时要尽量压缩流通环节,减少费用,只有下游不对上游起牵制作用,药企的成本核算才能反映出真实不走样。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