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药品采购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省药政的每一次创新总能引来业界的极大关注和讨论。
自5月17日起挂网征求意见的广东药品第三方电子交易模式,引起了全国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持续热议。为了让医药企业对广东此次招标政策调整有更多的了解,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医药经济报》社长林建宁在第八届中国制药工业百强年会上对广东药品第三方电子交易模式作出了深入的解读。
优化招标电子平台
目前,广东省“阳光采购”模式仍存在交易市场未完全放开竞争、人为干扰因素较大、未实现“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和“及时回款”等问题,尚待完善。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平台的构建设想应运而生。
作为第二个采用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省份,广东模式在重庆药交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并将从“政府主导”变为“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建立起全省集中的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
对比两种模式,林建宁指出:“两者都是电子交易平台,最大区别在于广东延用竞价模式,真正实现‘招采合一’和‘量价挂钩’。”
从交易方式上看,重庆模式实行“先企业挂牌后医院采购”、“医院指定选购”、“在线议价”等方式;广东模式则致力于推动“在线‘双盲’竞价模式”。
“‘双盲’竞价,是指医疗机构带量采购不允许指定具体生产厂家名称,只带具体品规汇总;生产企业只知道品规需求量,不知道具体是哪家医疗机构需求。”林建宁进一步解读指出:“通过这一手段,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切断药品与医院之间直接的利益联系,从而净化市场竞争环境。”
此外,广东模式还将引入药监、物价、纠风、监察等部门到电子交易平台中,实现在线联网监管,从而实现“五个在线”——“在线竞价”、“在线交易”、“在线支付”、“在线融资”、“在线监管”,充分体现了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市场机制、规范医疗机构药品购销行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的设计思路。
为业界修好“草坪”
“在监管模式上,重庆模式是制定规则、交易监管和实际平台建设三位一体;广东药品第三方交易模式中,针对各项职能,有着不同的角色的设置。”林建宁在会上强调。
借助绿茵赛场上的概念,林建宁对广东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中的各个角色做了一番形象的比喻:“如果我们把药品比作足球,那么,由相当于国际足联(FIFA)角色的领导工作小组负责制定相关规则;卫生厅的监管机构则担任起裁判的角色;医疗卫生机构和工商企业则是参加竞技的运动员。而南方所与广东省国资委下的南方产权联合研发相关技术,为这场重要的竞技‘修好草坪’。”
林建宁介绍,广东药品第三方电子交易模式主要有8大亮点:“一是药品交易市场‘宽准入’(充分完全打破‘一品两规’,完全由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要报采购需求),有利于市场充分竞争;二是药品交易市场‘随时入’(新批药品,尤其是一类新药可随时和及时进入平台交易),有利于新批药品及时进入市场挂牌;三是药品交易采用‘双盲’竞价,有效堵塞招标寻租黑洞;四是药品交易市场的‘在线监管’,有利于促进行业公开透明竞争;五是药品在线交易体现‘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六是进一步保障和扩大低价药目录范围,实行挂网直接采购,保障临床用药供给;七是在线结算,60天回款的规定可有效解决‘三角债’,进一步提升行业运行质量;八是改善和提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水平。”
自5月17日《征求意见稿》公布至今,业界反应强烈,也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和建议;经过几轮讨论,相关部门对交易规则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部分内容也按业界意见进行了修改。以剂型分组为例,《征求意见稿》中的“共分20组”被改为“参考原阳光采购剂型分组,共分40组”。
“不过现在尚未完成最终定稿,仍处于规则的调整期。”林建宁进一步表示,“《规则》试行一年,在一年的试行中,业界仍可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目前,广东药品第三方电子交易模式仍在探索,但各项实施工作的时间表已经基本明确:2013年7月基本药物上线交易,医保内非基本药物上线交易、非医保品种上线交易、医用耗材交易、中药饮片交易、医疗设备交易也将陆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