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10月8日起调整部分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95个品种、2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7%。发改委三大类药品降价的“靴子”终于落地。
早在今年3月,有媒体爆出发改委将对消化系统类、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四大类药品进行降价。3月4日,该消息得到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药价格处处长宋大才确认。3月31日,发改委公布了消化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调整方案,涉及53个品种300多个剂型,平均降幅17%,但其他三大类药品的价格调整方案并未见出台。7月下旬,又有媒体爆出发改委“即将”对部分抗肿瘤、免疫以及血液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进行调整时,官方虽未有明确态度,但在资本市场中医药上市公司股价却应声而落——显然价格调整之风越吹越近。
或许是因为“风”吹的时间足够长,当发改委降价“靴子”最终落地之时,无论是市场还是相关企业,都表现得极为淡定。
降价波及面较大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价格调整方案是在开展成本价格调查、专家评审和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系统类等药品费用高,对患者影响大,降低价格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记者从发改委官方网站获悉,此次三大类价格调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调整,另一部分则是统一定价药品最高零售价调整。显然,前者更多地涉及跨国药企,而后者则影响国内企业较大。从降价清单可以看出,肿瘤药是此次价格调整的重点。
数据显示,此次规定的单独定价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共涉及63种产品135个品规,其中涉及29家外资企业的50个品种。
与发改委2006年发布的部分抗肿瘤药品最高零售价格相比,罗氏公司生产的吗替麦考酚酯片剂(500mg×20)从716元下调至589元,降幅达17.4%;诺华公司生产的环孢素软胶囊(100mg×50)从2112元下调至1795元,降幅达15%;安斯泰来制药公司生产的他克莫司胶囊(1mg×50)从1488元下调至1339元,降幅达10%。百时美施贵宝和赫思澳大利亚有限公司生产的紫杉醇(30mg:15ml),现定价均为1268元,明年10月8日起再次降价至1008元。
统一定价最高限价调整则涉及405个品规,也直接影响到不少国内药企,拥有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异环磷酰胺的恒瑞医药则首当其冲。恒瑞医药的奥沙利铂最高零售限价从463元降低到285元,降幅达到38.4%。
当然,此次价格调整并不是单纯降价,血液制品的调价就以升为主。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此次价格调整对日费用高的药品加大了降价力度,对日费用低的药品不降价,鼓励价格相对低廉药品的生产供应。对部分临床供应紧张的血液制品适当提高了价格。对专利等创新型药品适当控制降价幅度,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药品的研发创新。对原单独定价药品,进一步缩小了与统一定价药品之间的价差,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企业反应平静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三大类药品最高限价调整,相关企业都表现得较为镇定。
辉瑞中国企业沟通部总监席庆表示,降药价是一种趋势。在此次价格调整之前,企业已与政府方面有了足够多的沟通,企业的业务也提前对此做了充分的准备,不太可能对业绩造成太大的影响。他还认为,目前市场已经消化了此次降价所带来的冲击。
赛诺菲方面也告诉媒体,赛诺菲支持发改委为逐步理顺医药价格关系,降低居民医疗负担,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所采取的各项改革尝试。
“事实上,此次价格调整,最受关注的还是跨国药企原单独定价产品的降价。客观地说,仿制药与原研药存在价差是必然的,但是这个价差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比如说20%~30%。而此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原研药价格往往是仿制药的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从此次降价可以看出,发改委正努力缩小这种价差。从外企的反应来看,他们也在逐步适应‘超国民待遇’的取消。”有业内人士认为。
一位国内知名企业的副总也向记者表示,一般来说,仿制药价格是原研药的70%左右。
作为肿瘤药生产大户,恒瑞医药在此次价格调整中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研究报告显示,抗肿瘤药物占据恒瑞医药40%以上销售份额,其中奥沙利铂是恒瑞的支柱产品,该品年销售占恒瑞全年收入的比率大约超过一成。不过,恒瑞医药相关人士表示,企业已从两方面做好应对降价的准备,一是靠现品走量,二是加快推出新品。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相对于外资企业坚挺的价格体系,对国内企业销售产生实际影响的其实是药品的中标价格或实际成交价格,而非最高限价。“事实上,恒瑞医药的多西他赛中标价已降到300多元,奥沙利铂中标价在200元左右,最高零售价的下调实际上不会对企业带来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