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 昨天,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文辉博士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当天出版的《eLife》杂志上发表题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的功能性受体”的研究成果。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该成果揭示了乙肝病毒感染的关键过程,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新药开发途径。
目前,全球有超过3.5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我国的乙肝患者数量巨大且相当一部分人在长期感染后会转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只有弄清病毒入侵的机制,才有可能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虽然早在4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了乙肝病毒,但其相关的细胞表面受体却一直是未解谜团。为解开谜团,李文辉及其团队从树鼩入手,开始长达5年的研究。树鼩是与灵长类动物类似的小动物,是除人类和黑猩猩外,惟一能感染乙肝病毒的物种。李文辉团队绘制了一幅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再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发现,肝脏胆酸转运蛋白(NTCP,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会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随后,他们在乙型肝炎病毒易感的肝细胞中进行的一系列基因敲除实验,证明肝脏胆酸转运蛋白的确是病毒感染所需的细胞受体。
“乙肝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领域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很少有动物能感染乙肝病毒。”李文辉表示,猩猩在世界范围内可以用于实验的数量屈指可数,人感染后又很难进行追踪,很多人发病后才就医,很难了解病毒感染是如何发生的。
发现乙肝病毒受体后,很多谜团被破解。比如人和猩猩可以感染乙肝病毒,但猴子和老鼠不会感染,这是因为两种关键的氨基酸,如果把人的氨基酸序列导入到猴子和老鼠身上,便可以让它们感染人的肝炎病毒,从而成为很好的动物实验模型。“目前,我们研究所正在积极培育转基因动物模型。”李文辉称,这将为治疗乙肝病毒的新型药物研发和测试提供有利支持。国际评审同行也一致认为:这项发现是该领域的一项巨大进步,对于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自2005年正式在中关村生命科学院落地生根后,“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和科技部每年在经费上对该所给予大力支持。截至目前,该所已形成一大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一批青年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新型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制、肥胖和代谢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治疗等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表示,本市提出将生命科学研究所建成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探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科研运行机制,在为国家生命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同时,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包婷婷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部分农村地区亟待提高糖尿病检测...
·硕士查出乙肝病毒应聘被拒续 获...
·科学家利用基因测序揭示乙肝病毒...
·血液筛查技术有重大突破
·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降至7.1...
·工程院院士:中国乙肝病毒携带者...
·辰欣药业新药获得“嘉奖”和支持
·海口一市民检测乙肝病毒 四家医...
·“肝细胞透析疗法”不可信 专家...
·丈夫查出系乙肝病毒携带者 结婚...
·“乙肝作弊药”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国内乙肝歧视何时不再成社会的问...
十大评选人物访谈热点事件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