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重磅推出“中国最具创新力药企”,犹如制药银河上最明亮的星宿,每一颗创新明星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创新,医药产业的永恒话题,在这个火热之夏,发酵得更加炽烈。
尤其是在当今的竞争形态下,即使只是一点点的微创新,已是药物创新的又一次跳跃。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公开表示,中国的创新能力一直被低估,呼吁世界更多关注中国的创新产业。因此,对创新力的评估就是很有意义且迫切的事情。中国药企的研发投入自然不能和世界巨头相比,根据《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医药工业的研发强度要达到3%,这绝对不是简单任务,相当于每年全行业研发投入在204亿元,相当于行业利润的13%。
环境造势
中国外商投资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总裁卓永清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鼓励新药研发,中国药企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政策环境。”为了鼓励新药研发,2008年,中国启动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近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王学恭透露,2012年,国家发改委已成立了三大专项支持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分别为“蛋白类生物药和疫苗发展专项”、“通用名化学药发展专项”和“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的医药产业部分。前两大专项配套资金达到12亿元,后者带动15亿元左右的财政投入。
“目前,药物创新的环境越来越好。”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广成向记者表示。“过去,药物创新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这使得新药转化相对较低。但在‘十一五’末期,国家进一步明确‘医药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企业’。这是一个很重大的战略调整,这实际上给企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