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药产业格局多脉点聚合创新建设力
来源:-    浏览:409   更新时间:2012年07月09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世界医药产业格局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革新,中国药业捕捉并把握未来的创新驱动力,或将成为产业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然而,在一波又一波的产业事件与规范冲淘中,理性而富有建设性的中国制药产业核心能力置于何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土壤如何培育?作为产业中坚力量的“领头羊”公司,如何给力产业升级?种种关于发展与跨越的探求吸引多方思考。     “如果我们的医药科研体系和产业还是两张皮的话,恐怕医药创新能力是永远上不去的。”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公开表示,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医药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也要尊重、扶持医药企业,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体制和机制。     事实上,对产业创新的把握和推动往往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实现创新,赢得产业自主国际化,并非坦途,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形成制度和环境的保障,企业要用产品来实现。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从产业创新层面审视企业创新的作用力,可能会得出与众不同的观察结果。陈竺指出,近年来,我国药物传承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产业创新能力还不强。医药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要走出象牙塔,放下身段,主动为企业服务,转变医药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现状。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和临床医学界的合作。     产业创新期待往往落点于企业,并希望其能够在产业结构畸形的产业低端的突围式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俊才表示:“原创性的产业技术突破更能导致一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更能体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这即是从产业层面出发的考察结果。     许俊才指出,产业创新向产业间转变的过程称为产业融合阶段。产业融合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某些产业的创新会呼唤另一个产业的创新,连锁式地对产业创新产生影响;二是一个产业创新会成为另一个产业创新的供给因素,表现为需求供给的螺旋式发展效应。     近年来,业界对于沃森生物、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等产品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企业关注度一直高涨,而投资界对于创新型企业也从来青睐有加。担任创新先峰的企业,其所面临的创新机遇和压力也会释放于产业层面。     有业界专家认为,作为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者,身处竞争巨潮中的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唯有直面创新,以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通过艰苦的产业创新实现转型和升级,才能为中国赢得新30年发展方式转型的胜机。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主任胡汉辉认为,企业创新的脉点之一就是将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创新相结合,或者说,用产业融合技术的创新成果去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培育创新土壤为先     “创新要多层面均衡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深圳微芯生物总裁鲁先平认为,尽管中国的医药检测机构在过去10年已经大有进步,但目前中国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做好迎接创新药的准备,他近年来一直在呼吁重视创新机制的培育。     近年来,人们往往对技术创新关注较多,但对产业融合的创新,对新技术与新组织、新市场结合程度与方式的关注度还不够。     美国人曾指出:“我们通过‘阿波罗’把人送上月球,其实并没有多少苏联人不知道的技术,只是我们在组合与应用已有技术方面做得更好。”胡汉辉认为这句话值得深思。他指出,创新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要素创新,也包括组织方式和组织技术的创新。除了企业技术融合之外,还有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方式的创新在一定时期往往比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更重要。从总体和长远看,更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必须能够调动每个人的创新积极性。     据悉,“十二五”医药规划已经将2011~2015年列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时期,也是促发医药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阶段。中央财政计划将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规划“研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200个左右药物大品种(新增)”。扶持力度明显加大,杠杆撬动作用明显,目标是新药研发的主要技术规范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著缩小。而在“十二五”建设创新土壤的基础上,2016~2020年的“十三五”,将成为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阶段,预计我国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真正成为医药强国。     “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新需要一种土壤与环境的培育。”许俊才向记者表示,创新也需要一个多元化的集群聚合,以形成一个共同作用于创新的建设力。(作者:王海洋)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