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德州晚报记者 孙向林)“相同的剂型、规格和包装,两家药店价格竟然相差15元。”12月6日,市民崔先生给本报2220000新闻热线打来电话反映,在医院附近两家相距300多米的药店购买同种药品却遭遇差价的问题。
据崔先生讲,他妻子20多天前在市立医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这给一家人带来无限欢乐。然而妻子母乳不足让崔先生犯了难。后来,崔先生的医生朋友给他推荐了一种名为“下乳涌泉散”的中药,崔先生就在市立医院南侧的一家较大的药店内花费40元钱购买了一盒。回家给妻子煎服后效果不错,于是崔先生就决定再买几盒。“这一次我母亲去了医院后面的一家连锁药店购买,一问价格仅仅25元。开始我以为是生产厂家或者剂量不同而药价不同。回家后,我拿出之前购买的那盒药一对比,发现生产厂家都是山东百草药业,无论是包装还是药品规格都完全相同,价格竟然相差了15元。”
根据崔先生提供的新闻线索,记者首先来到市立医院南侧的这家大药店购买了一盒山东百草药业生产的2包装“下乳涌泉散”,花费40元;记者又来到医院后面的颐寿药店连锁店,同样的药品确实为25元,两家药店价格相差15元。之后,记者又在城区几家药店进行了走访发现,同种药根据药店位置的不同和店面的大小价格从25元到36元不等。
同一种药,竟然出现不同的价格,最大差价15元。一名常年做药品代理的朋友认同记者的调查结果,他说:“除了政府限价药品外,各药品零售店会根据药品生产厂家提供的市场指导价,自行根据经营成本,例如药店租金、工作人员工资等,来制定合理的零售价格,这就造成了同种药有不同价格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