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国家科技部获悉,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领衔申报的" 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 项目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立项,这是以岭医药研究院第二次牵头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理论、治疗、模式三大创新将有效阻断心血管事件链,对研究心、脑、肾微血管病变重大疾病的共性发病规律及有效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血管事件链的概念由美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首次提出,即心血管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破裂进而出现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至最终死亡组成的全过程。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因素,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无再流发生率高达30% ~ 37% ,其核心机制为微血管损伤,而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显著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使住院病死率增加5 ~ 10倍。因此加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上述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是提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难治性疾病防治水平的重大课题。
"基于微血管病变性疾病的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研究" 由以岭医药研究院联合河北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九家单位共同承担,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主体研究人员中涵盖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生化、分子生物学、微循环研究领域专家,拥有生化、电生理、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细胞学、现代药学、生物医学信息处理等多个技术服务平台,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课题是在2005年 -2010年承担完成的第一次973项目"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 基础上,进一步围绕营卫" 由络以通、交会生化" 异常所致渗灌气血、濡养代谢、津血互换障碍与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 孙络- 微血管" 物质- 能量- 信息网络紊乱相关性,结合微血管病变影响心、脑、肾主要脏器所导致的重大疾病,吸取现代微循环研究可视化动态成像、彩色微球、核素扫描、声学造影等先进技术手段,阐明以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和启动因素、神经体液调节与血液细胞参与的、脏腑组织细胞功能结构损伤的、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 孙络- 微血管" 物质交换、能量代谢及信息调控网络紊乱的复杂病理变化规律。探讨脉络病变宏观临床证候类型的" 孙络-微血管" 病变微观病理改变,揭示孙络绌急、瘀阻、滋生、疏失的微观病理特征,揭示急性心肌梗塞无再流、急性脑梗死、糖尿病肾病异病同治的共性机制,阐明易损斑块、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血管事件链的内在机制。寻求异病同治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及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通络干预策略和药物,探讨通络方药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创新发展脉络学说的营卫" 由络以通、交会生化" 理论,提高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的临床防治水平。
本课题将进行三大创新:理论创新--创新发展脉络学说的营卫" 由络以通、交会生化" 理论;治疗创新--开辟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的异病同治及阻断心血管事件链的通络治疗新途径;模式创新--创建" 源于经典、基于临床、创新理论、研发新药、提高疗效" 的中医药发展新模式。
链接: 1997年 6月 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 科教兴国" 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实现2010年以至21世纪中叶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重要举措。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