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根疾直指原料药生产环节 标准出台污染仍未刹车
来源:-   2011-06-13 中国产经新闻报   浏览:248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1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生意社6月13日讯 近日,哈药集团等药企的严重污染问题触目惊心,本是服务于救死扶伤的药厂,为何屡陷制药救人,排污害人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环保部制定的《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解决药厂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原料药是污染排放大户   制药行业是国家环保部门环境重点治理行业之一,环保部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制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总量却占到了6%。   众所周知,在各类药品中,原料药属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对大气、水域的污染尤为严重。而且原料药处于制药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较低,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化学原料药将近1500种,总产量约80万吨。由于化学原料药产品的生产特点是流程长、反应复杂、副产物多,废水中污染物组分繁杂,生物难降解物质多,这些废水往往治理难度大且处理成本高昂。   发达国家转移落后产能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信息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目前化学原料药出口比重超过1/2。与国内药企大兴土木、不惜以环境为牺牲品大肆生产原料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企业纷纷杜绝在本地生产原料药。目前,许多药企不在欧洲本地设厂生产化学原料药,尤其是青霉素工业盐类等大宗原料药,仅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还保留一些原料药生产项目。   就连污染相对较轻的制剂生产,发达国家也在抓紧转移。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的统计显示,在制剂转移方面,截至目前,RDPAC37家会员公司中70%以上在中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工厂数量达到49家。   有观点认为,国内药企生产的污染难以治理并不是技术问题,发达国家早就有成熟的处理技术,拿来即可。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说不通的,因为发达国家的原料药转移始于上世纪,污染较大的原料药生产已经被转移到了中国和印度,他们本土治理污染的压力并不是很大。此外,从基础设施的角度看,发达国家设施比较完善,制药污水一般经预处理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难度及标准要求都相应较低。   标准出台污染仍未刹车   事实上,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监总局2007年就着手制定了《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制药工业污水排放标准从普通污水中抽离出来,并且分为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和混装制剂类6大类。   这一标准对药企的环保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合成类制药方面,标准要求药企将污水送至污水处理厂之前,要对部分重金属和毒性物质的含量进行把关。企业向设置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排放废水时,总镉、烷基汞、六价铬、总砷、总铅、总汞须在新规的监控位置执行相应的排放限值。到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始全面强制实施。   但为何直到今天药企污染的脚步仍然刹不住车?连哈药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尚且如此,何况更多游离于舆论监督之外的药企?有关专家对媒体表示,其根本原因是许多药企研发能力有限,不得不停滞在低端原料药生产中;另一方面,环保标准执行乏力,不排除一些地方对纳税大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能性。要从医药大国到医药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生意社6月13日讯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