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已被纳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未来10年,广西将致力打造中医药民族医药千亿元产业。目前,广西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努力突破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寻找其发展的有效路径。
——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后发优势凸显
壮瑶民族医药是广西中医药的特色与品牌。在多年实践中,广西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壮医药线点灸、经筋推拿、药物竹罐、刮疗、针挑等广泛应用于壮瑶医临床。与此同时,经过近30年大规模的民族医药古籍普查和发掘整理研究,壮医药研究取得重大进步,一批教学研究机构成立并出版了一大批壮瑶医药研究专著。2008年2月,卫生部还同意开展中医类别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标志着主管部门对壮医药作为一门学科和实施行业准入的认可。
然而,客观上讲,目前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总体仍然较为滞后,在全国的地位与其自身拥有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优势不相匹配,也与社会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不相匹配。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促进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后发优势也日益凸显出来。
首先,从自然资源禀赋来看,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明显。广西现有中草药物种4623种,居全国第二位。在我国中药原料需求快速增长和部分关键濒危药材缺失的背景下,广西的资源优势越发凸显。广西还拥有民族医药的重要瑰宝——壮瑶医药,蕴涵一大批具有广西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简、便、验、廉”的壮瑶医药诊疗技法及方药资源。
据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会长黄汉儒介绍,经过20多年全面系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古老的壮、瑶医药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临床体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壮医学和瑶医学。
其次,从决策层面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就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做出重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卫生厅副厅长甘霖介绍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瑶医药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医药工业被列入14个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规划。近期,还将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出台《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2011-2020年)》《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十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等重要文件,政策环境优势已然形成。
同时,广西临近东南亚,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也拥有无可比拟的中国-东盟大市场,对外交流合作市场纵深优势突出。广西与东盟文化相近,特别是在传统医药领域与东盟国家相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广西与东盟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将更加深化和频繁。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自治区政府在南宁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形成《南宁宣言》,今年10月将举办第二届。广西已经成为全国中医药面向东盟对外合作交流的桥头堡。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三大瓶颈不容忽视
尽管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广西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及强势医药制造龙头企业的带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业产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2009年的产值仅为92亿元人民币。目前,广西拥有4个中药材一类国际贸易口岸,3个国家级和地方级传统中药材集散地,但中草药种植、中成药销售、中药材贸易年产总值仅为120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5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南方药都论坛——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千亿元产业战略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目前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还存在以下一些瓶颈和困难:
首先是质量标准体系缺失。据统计,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民族成药主要有藏、蒙、维等三类,没有壮成药。另一方面,在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中,也未收入壮药材。广西是全国药用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有文献记载的民族药2300余种,常用壮药超过700种,但迄今广西却没有一个“国字号”的壮药或壮药材。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华钢认为,虽然有历史上的欠帐,但更主要的是壮医、壮药同步协调发展的问题。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上市前必须经过政府严格的审评、审查,满足“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三个基本条件,民族药也不例外。
其次,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制药企业规模小,制造业集约化程度低。广西小型制药企业占主体,实力有限,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科技投入不足,创新产品少。产学研结合不不够紧密,许多企业不了解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条件和能力,高校、科研院所不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未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此外,广西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无法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到中医药这一研制难度大、周期长、高风险的产业。
同时,产业创新人才少,科技创新能力偏弱,也影响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庞军分析认为,由于待遇和体制、机制等原因,广西医药企业对高端人才普遍缺乏吸引力。整个广西医药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都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中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由于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导致许多原料药材因无节制的采挖呈现枯竭态势;中药系列产品工艺改良、质量提高等深度开发乃至新药创制,缺乏科学理论和研究基础的支持;用于开发新药的处方未经反复筛选就付诸研究,效果很不理想。由于广西没有强势的医药制造龙头企业,领军作用不明显,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2010年中国医药企业利润总额前100位的企业中,广西上榜的只有2家。
——有关人士为千亿元产业发展路径建言献策
按照“立足当前办实事,着眼长远谋发展”的务实思路,围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与产业联动和协调发展的模式,广西提出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311”发展新格局,即形成特色优势突出、在全国及东盟有影响力的临床医疗、学科科研、人才培养三大体系,一个世界级药用植物园和一个千亿元产业。到2020年,中医药民族医药进入西部强省(区)行列,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成为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面向东盟对外合作交流的新高地。
此间一些人士建议,广西应从多方面着手,加强规划和科学研究,积极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是必须尽快构建和完善广西中医药特别是民族医药的质量标准体系。刘华钢认为,在加强壮瑶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壮药质量评价的基础性研究,为壮药上市前、后的质量评价工作奠定基础。应加强质量技术及标准水平的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实施质量标准战略、以质量创桂药品牌,加快中药民族药材的资源利用研究、推动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尽快完成常用壮瑶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同时加快质量标准研究平台建设,建立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及评价中心、临床试验基地,加快广西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建设。
其次,以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为契机,广西应积极建设国家级基本药物和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潘文峰说,据普查,沉香、血竭、鸡血藤、广豆根等近100种南药资源在国内已经枯竭,导致国家医药产业上千个品种生产受到影响。应从基因种源保护做起,培育包括标准化种植、新药开发、现代中药加工、现代中药物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全力打造国家级基本药物和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
再次,加快建立健全医药行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钟会超认为,中医药民族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侧重点在于加强中医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水平,加强现代中医药关键技术集成创新。选择特色优势中成药品种,深入开展二次开发,提高中成药产品质量,开发新制剂、新剂型,提升已有产品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研制特色中药、壮药、瑶药新产品,培育、打造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药产品和企业品牌。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民族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为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技术、信息和智力支撑。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培育一批依靠自主创新引领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优势的创新型中医药民族医药企业、医院,使之成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创新、应用和推进产业发展的主体。
此外,甘霖还提出,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作为支撑。要将中医药尤其是壮瑶医药的振兴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相衔接,力争得到中央更大的支持。要继续得到自治区、地方各级政府支持,确保“四纳入”,即纳入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同时,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吸引国内外、自治区内外知名企业支持和参与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