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近年来发挥学校学科、科研、人才优势,实施高校服务海西建设行动计划,在推动福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推进了自身科学发展。
记者了解到,该校正大力建设福建省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预防保健等“三个中心”,着力构筑省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基础医学研究创新、临床医学诊疗创新、公共卫生服务创新、医学实验动物服务和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等“六大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为地方提供优秀的医疗人才,优质的诊疗服务和先进的医药研发服务,也为学校发展汇聚一批国内领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领军人物群体,推动学校学科、学位、团队和专业建设,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和品质。
“作为一个办校70多年的老校,面对海西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如何推进学校新一轮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索的问题。”校党委郑祖宪书记说。为此,学校领导带队分赴11所省内外兄弟高校考察学习,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师生医护员工进一步明确学校所服务的主体对象、主要市场在海西。
为此,学校在探索中不断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各类支撑: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海西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提高科技研发能力、为海西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提高高层次人才吸纳能力、为海西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为海西建设提供文化支撑,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海西建设提供健康保障支撑。
记者了解到,该校在服务海西活动中,学校不仅发挥其科研优势,同时广泛开展医务工作者和学生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学校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实施“四个一百农村医疗卫生行动”计划,即组建百支社会实践队,深入百个基层实践地,开展百场医疗卫生知识讲座,培训百名乡村卫生员。校团委书记卓朝春告诉记者,仅2009和2010年暑期,学校共组建了453支社会实践服务队,6000多人次学生, 深入八闽大地450个乡村,开展了医疗义诊400多场,义诊60000人次,举办医疗卫生知识讲座230场,免费赠送药品、书籍、学习用具等价值近30万元。
学校还创建了志愿者服务基地42个,长期合作服务站27个,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17个。学校团委与台江区团委共建,实施了“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践计划”,选派31名团支部书记兼任台江区31个社区的团支书,定期到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同时,从2008年开始,学校4所附属医院,与福州市、建瓯市、建阳市、武夷山市、松溪县、顺昌县、霞浦县、上杭县、尤溪县、大田县、蒋乐县、宁化县、清流县,以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医院和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等35个县、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为期3至5年的对口帮扶工作,派出医务人员进行教学查房、手术、手术示教、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推广适宜技术等项工作,举办内科诊疗规范巡回演讲培训班,培训1500多名县、乡基层医务人员。
“只有以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为目标,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才会有更丰富资源,才会有更加广阔市场的共识。”郑祖宪书记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