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来源:-    浏览:585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1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5月8日,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2011)在京启动,目的是呼吁大众关注骨质疏松,关爱老年人健康。同时,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专家达标还发布了《防治骨质疏松疾病宣传知识要点》,提醒大众积极预防骨质疏松,高危人群需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

  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是卫生部自2005年推出的慢性病防控知识传播战略平台,每年选定一个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病作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健康促进活动。2011年主题确定为骨质疏松防治。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启动仪式上介绍,骨质疏松症是在中国排第四位的常见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在母亲节当天启动该项目,也是希望全社会更加关注女性和老年人骨骼健康。孔灵芝指出,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关键要提高对该疾病的重视,及早预防,密切监测,高危人群要进行早诊、早治和规范治疗。

  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希望通过该项目的开展,使大众对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更加清楚。

  中华医学会有关专家强调,大众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播,可以提高公众自我防范的意识,使骨质疏松能够得到更好的防治,避免因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相关链接

  骨质疏松防治九大误区

  补钙等于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人体内的破骨细胞影响大于成骨细胞造成的,简单讲就是骨骼流失速度超过形成速度造成的。因此,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的综合治疗。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骨质疏松相关科室规范治疗。

  喝骨头汤能够防止骨质疏松  实验证明,同量的牛奶中钙含量远远高于骨头汤。同时,骨头汤里大量的脂肪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应注意饮食多样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质和含有大量咖啡因的食物。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特有现象,与年轻人无关  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轻人同样需要注意。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而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节食减肥,体重降下来的同时,对骨骼也产生了严重隐患。因此专家特意提示,减肥是减掉体内脂肪,不要同时减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过适量运动来保持体型。

  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靠自我感觉发现骨质疏松症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初期都没有异常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发现骨质疏松症不能靠自我感觉,不要等到发觉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时再去诊治。高危人群无论有无症状,应定期去具有双能X线吸收仪的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助于了解骨密度变化。

  骨质疏松是小病,治疗无需小题大做  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发生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所以,生活方式调整、规范治疗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关键的。

  治疗骨质疏松症自己吃药就可以了,无需看专科医生  对于已经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不断地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锻炼身体,出现骨质疏松,肌力也会减退,对骨骼的刺激进一步减少。这样,不仅会加快骨质疏松的发展,还会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  发生骨折,往往意味着骨质疏松症已经十分严重。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而全身骨骼发生骨折的风险并未得到改变。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治疗骨折,还需要客观评价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防止再次发生骨折。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