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国务院:地方须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
来源:-    浏览:658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05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国务院指出,财政预算公开不够细化,中央各部门要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决算

  98中央部门须公开部门预决算,国务院要求地方比照中央公开“三公”支出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预算公开还不够细化

  会议强调,应当清醒地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预算公开内容要增加

  一要进一步细化公开中央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

  二要继续推进中央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2011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草案后,98个中央部门要公开部门决算。中央部门要加大公开力度,增加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的内容。

  三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四要公开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

  五要大力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预决算说明要通俗易懂

  会议要求,对公开的财政预决算要作出通俗易懂的说明,并与预决算同时公开。

  财政预算公开进程

  2009年 首次公开4张预算表

  内容:包括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中央财政支出、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

  2010年 12张表格全部公开

  内容: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中央财政预算,内容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数量:98个中央部门中,有75个公开了部门预算。

  地方预算:18个省(区、市)财政公开了本地区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1年 “三公”预算决算公开

  内容:

  1.中央财政2010年度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

  2.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

  3.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部分重点支出和2010年度中央财政总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

  数量:98个中央部门,都要公开经全国人大审查批准的部门预算。

  地方预算:27个省(区、市)财政进行了公开。20个省(区、市)公开了省直部门的部门预算。

  ■观点

  预算公开应统一形式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此次中央首次明确了预算、决算和“三公”费用公布的时间表,说明了中央推动此项工作的决心。自两会以来,中央隔三差五密集地提到此项工作,这在多年来是很罕见的,也说明这是目前公众反应很大、矛盾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叶青表示,此次国务院提出的财政预算、决算要公开到“项”级科目,已经有很多部门达到了这一要求。

  但各个部门公布的格式并不统一。以目前公布的部委为例,一些公布比较好的部门如科技部、财政部、审计署等,都公布到了类、款、项,有的甚至公布到了目。但也有比较差的,非常简单。

  叶青建议,财政部应当公布一个统一的格式,要求具体公开的范围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

  同时,公开口径也存在问题。以公车为例,此前北京公开了公车数量,但采取的是最小口径,引起公众情绪上的反弹。中央在公布“三公”费用时,口径宜大不宜小,不能将一些信息隐藏在数字中。本报记者蒋彦鑫

  ■ 背景

  目前仅科技部公开“三公”

  今年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公开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4018.72万元。成为第一个公布“三公”预算的中央部委。

  在科技部之前,已经有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计生委、国土资源部、工商总局、国家药监局等多个部门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但均未公布“三公”经费预算。此后,审计署、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也陆续公布了2011年部门预算。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