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食品
药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局和省级局相继组织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即通过集中人力、物力,相对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监督管理,其整规效果和社会反响都很好。好就好在,让公众看到了突出问题得以解决的实际效果并从中受益。然而,个别地方组织开展的专项整治,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人们称之为只“开花”不“结果”。
开“虚花”自然结不下“实果”。个别地方几乎每月搞一个专项整治,但每个专项整治,只求有一份可供检查评比用的计划,搞一个大规模高规格的动员活动,并借此要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网上有贴,接下来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场子,便不了了之。其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多出数字,再从数字里面出政绩。
开“假花”使的是障眼法,不可能结果。个别地方开展的某些专项整治,实际上是日常监管工作不到位而出现问题之后的一种应急补救措施。用看似“积极作为”的专项整治,掩盖了日常监管“不作为”的缺失。这种用主观形式主义掩盖客观形式主义的结果,必然是监管部门“政绩斐然”,安全隐患“涛声依旧”。
基层局的根本职能是做好日常监管。因此,要多在日常监管上下真功夫,少在“虚假数字出政绩”上动歪脑筋;要多在上级统一组织部署的专项整治活动中创佳绩,须防止和避免用局部的“自选动作”冲淡或替代全局的“规定动作”的做法。
当然,并非基层不能组织专项整治。相反,对基层开展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专项整治,不仅要充分肯定,而且要大力支持。但对形式主义的专项整治必须“专项治理”,切莫让那些“虚功”玷污了专项整治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