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明医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营中医诊所近21年,他的病人中既有政界要人,也有普通百姓。林医生介绍,来他诊所看病的大多是当地人,华人比例仅占不到10%。“许多当地人都把中医中药视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不少人当初慕名而来,经过长时间的治疗,逐渐开始信赖中医。”他举例说:“我治疗的一个比利时癌症患者,长期以来服用中药防止病情恶化。现在我很担心他,只能建议他到欧盟以外的国家去购买中药。”
北京同仁堂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医药企业申请欧盟的植物药品注册难度很大。从主观角度看,欧洲对于中药仍然缺乏文化认同。国内中药企业不能在欧盟通过注册,短期来看对各方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刘张林表示,首先,这对中国的中药企业是一个打击。若中药在欧盟变成“黑户”,将是中药出口的一大倒退。其次,对欧盟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当前在欧洲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已超过5万。如果禁止中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必将影响相关医药人员和医疗机构的正常经营,对当地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对使用《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为中药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在欧洲也有不同的看法。致力于天然植物药发展的英国“自然健康”组织负责人罗伯特·维科克博士认为,《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带有歧视性,4月底他们将向伦敦高等法院提出诉讼,希望能引起欧洲法院的重视。欧洲议员帕维尔·伯克也表示,该指令原本是为了规范药物安全使用,但现在却没有一个中药企业通过注册,这是无法接受的。
近年来,中方相关部门也在为解决中药企业可能退出欧盟市场的困境想办法。刘张林表示,虽然国内中药企业还没有通过欧盟的注册,但长期来看依然存在变数。中方应该积极争取对己有利的机会,继续做欧盟方面的工作,加强中欧标准和认证合作,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对重点企业进行多方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