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29日讯 北京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将触探体制“核心”。昨日召开的北京市医改大会传递出明确信息:原属于事业编制“铁饭碗”的市属医院医务人员,将实行全员聘用,签合同拿绩效工资。
医院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
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称,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管办分开,第二步是政事分开,第三步是
医药分开。
管办分开,就是由即将成立的北京市医管局以国有资产出资人的身份办
医院,对市属22家三级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市卫生局要转变职能,充分发挥好行业主管和公共卫生、
健康促进职能,“不过,要让公众感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看病实惠,成立医管局只是‘引擎’,远非终点。”
按照政事分开的要求,北京市医改办有意引导公立医院建立公司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据丁向阳介绍,医管局成立后将向市属各家医院派驻监事会。监事会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进行监督。医院实行监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医管局负责聘任院长,院长拥有对医院人财物充分的调配权,接受医管局严格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医院内部实行全员聘用、上五险一金、合同制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实行评聘分开。医院员工实行绩效工资,并将体现薪酬奖励“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
医生收入不与开药数量挂钩
据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确保基本医疗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绩效考核,医生收入将与其接诊量、治疗效果和患者评价挂钩,而非与处方量或开药的数量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鼓励医务人员在本职岗位向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不过,一直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公立医院执行的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非常低廉,远不抵成本,且多年未曾调整;现有的政府财政补偿机制,只是固定资产投入,还有很少的人头经费,只够养活医院的退休职工。为了运行发展,此前近二十年,公立医院一直挣扎在“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恶性循环中,这也是导致“大处方”和看病贵的症结所在。
因此,要在公立医院进行真正的绩效考核,还有待相关部门合作,理顺现有的医疗价格体系。
■焦点
大医院平均住院日将降至10天
此前为14天;部分二级医院转型护理院、康复院,缓解大医院“住院难”
本报讯(记者魏铭言)北京市医改大会昨日部署,针对大医院“住院难”的问题,城六区要积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尽快将大医院平均住院天数从14天降至10天。
形成医疗、康复、护理相互搭配医院格局
市医改办表示,卫生部门正在抓紧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制定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确定今后北京地区公立医院的功能、种类、数量、规模和布局。
今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体系将按照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各个阶段不同需求来逐步调整,形成医疗、康复、护理相互搭配的医院格局。
护理院转诊标准、评价标准等正在制订
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目前,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健康管理到常见病治疗,从疑难重症的救治到病愈后的护理、康复,缺少一个良好的衔接和互动。
从今年开始,卫生部门将着力“盘活”二级医院资源。在缺少大医院的新城、郊区县,二级医院将扩展为区域医疗中心;毗邻三甲综合医院的二级医院,政府将引导其转型为康复院或护理院,破解大医院旧病人“压床”、新病人“住院难”的困局,同时也给慢性病患者、老人更专业、更细致的照顾。
据市卫生局医政处副处长陈静介绍,目前北京3家医院的4个病区正在进行护理院、康复院转诊试点,包括展览路医院的两个病区、英智康复院和颐乐之家养老院。同时,护理院、康复院的建设标准、转诊标准、评价标准等也在制订中。目前的瓶颈是康复院、护理院采取什么收费标准、报销标准,大量护理型
人才从哪里来,“这些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
■对话
社会办医政策近期将出台
市医改办主任表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促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去年,北京出台了2010-2011年医改实施方案和80余项配套文件。昨日,市医改办主任、市发改委委员韩晓芳表示,目前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社保卡工程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2亿
新京报:北京医改目前进展如何?
韩晓芳:去年,北京出台了2010-2011年医改实施方案和80余项配套文件,全市98项医改任务全面完成,国务院3年改革方案具体任务已完成近80%,参保率、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等15项指标提前完成。在解决群众看病贵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个人报付水平平均达到70%以上。
新京报:在解决看病贵方面有什么举措?
韩晓芳:建立了全覆盖的医疗保障制度,平均参保率在93%以上。建立了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财政补助每人每年增加100元,到2010年人均筹资超过520元。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约31亿元,还实施了“社保卡工程”,发放“社保卡”850万余张,当年就为群众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2亿元。
新京报: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有什么举措?
韩晓芳:通过实施
标准化建设、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社区慢性病干预等举措,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去年全市诊疗人次1.46亿人,其中在二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接近6000万。
“民营资本能办的,政府都鼓励办”
新京报:今年在体制突破方面会有哪些新动作?
韩晓芳:针对首都医疗资源的复杂特性,为强化统一规划、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北京成立了首医委,建立起高层次的管理协调机制。另外,北京医院管理局将在近期挂牌。挂牌之后,要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促进北京市属22家大医院“管办分开”,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推进医疗机构分级管理,在资源配置、布局上把医疗、康复、护理分开。
北京近期还将出台社会办医的鼓励政策,只要民营资本能办的,政府都鼓励办。针对社会办医服务准入、医保定点、基础设施建设、价格管理、用人环境、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促进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公立医院基本建设等费用财政全包
新京报:我们一直在说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大概有哪些安排?
韩晓芳: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将分三步走,要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方面有突破性举措。
此外,为了解决医院以药养医的问题,在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方面,政府将负责对医院的基本建设、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等方面给予公共财政补助,其费用由财政全包,这样保障了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同时,在传染病、精神病、中医等医院投入上予以倾斜。
本报记者蒋彦鑫
今年医改“5个转移”
1 卫生工作理念
重医疗
重预防
2 优质医疗资源
中心城区
远郊区县
3 医疗服务重心
大医院
基层社区
4 非公益性
医疗服务投资
政府投入
社会投入
5 医院管理
传统事业型
现代医院
管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