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厦门市八成人随意使用抗菌药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2月2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厦门晚报报道,近八成人在生活中随意使用抗菌药,这是记者上周六在本报与市药监局举办的相关座谈会上了解的消息。   18日下午,由厦门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本报联合举办的《用药安全知识》赠书仪式暨读者座谈会在报业大厦举行,来自药监系统的多位专家学者,鹭燕、光华等我市药品经营企业代表及读者代表共40余人,座谈探讨如何安全、合理用药。会后,药监局、晚报领导还向药企代表和读者赠送了《用药安全知识》一书。   据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发展中国家调查显示:1/3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据专家介绍,不良用药习惯会造成药物误用或滥用,将大大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发生。   读者兴致勃勃地阅读《用药安全知识》手册。   多数人不良用药   据药监局提供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人都有随意甚至是滥用抗菌药的情况。据调查,81.54%的被调查者在最近一年中曾随意服用抗菌药物。其中21.06%的被调查者经常服用抗菌药物。WHO调查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80%,而美国为20%,英国为22%,国际平均为30%。   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一年前,张先生腹泻后到药店购买氟哌酸(诺氟沙星)服用,一连服了7天,腹泻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于是他由一日服3次加量至一日服6—7次,仍不见效后不得不到医院就诊。经过化验检查,医生告诉张先生,他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致使病情加重。   专家指出,总体来说,抗菌药物滥用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已经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形势已很严峻。一般情况下,开发出一种新的抗菌药物需10年左右,然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却只有两年左右,细菌产生耐药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的速度。   给孩子灌药危险   调查发现,42.59%的父母或家长曾经给孩子灌药;48.79%的家长曾自行为孩子购药。这两种现象在老年人当中较为普遍,在年轻的家长中相对较少。有关药学专家认为,为孩子灌药的行为很危险。   张老太太两岁的孙子患病后不肯服药,于是她就捏着孙子的鼻子灌药,结果孩子先是一阵剧烈咳嗽,紧接着面色发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据医生介绍,这名患儿是因药液误入气道呛咳造成窒息死亡的。   药学专家认为,家长给孩子灌药时,孩子的鼻子被捏住,只能靠嘴巴呼吸,加上孩子又哭又闹,极易使药液呛进气管和支气管中,轻者引起剧烈咳嗽,重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吃药之前要看说明书   座谈会上,曾先生讲述,自己5年前因感冒发烧到药店买了西力达,服用前没有仔细看说明书,服药半小时后皮肤出现了一片片的红色丘疹,且瘙痒难耐,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之这是药物过敏造成的。   药学专家介绍,服药前不认真阅读说明书,很可能造成重复用药或用错药物。从药物名称看,在我国“一药多名”的现象很普遍,如头孢呋辛的商品名就有很多——头孢呋肟、西力欣、明可欣、舒贝洛等。用药之前不看说明书,还很容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品说明书中不但有药物的商品名、通用名、药物的成分介绍,而且对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药注意事项、剂量、不良反应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患者用药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   专家指出,患者用药前一定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某些药物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或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的患者,需要按照医嘱或药师的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或做其他检查,以保证用药安全。   此外,有些患者认为药吃得种类越多病好得越快,于是同时服用几种药物,这是极其有害和危险的。专家强调,一次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很可能存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增加的同时毒性也增加,甚至出现新的毒性反应,导致严重的药源性损害。   自行增减药量不妥   据了解,有69.29%的被调查者曾自行增减药物剂量,其中15.35%的被调查者经常自行增减用药剂量,专家指出。   患心脏病十几年的李先生由于平日心悸时服用地高辛效果不错,当2004年7月的一天他再次出现心悸、心慌症状时,就依照常规剂量服用了地高辛,但是服药后症状好转不明显,于是擅自增加了地高辛的剂量,服用后他依然心悸、心慌,便又分多次服用了地高辛,导致突然昏迷,被家人送进医院,急救后才脱离危险。医生告诉李先生,由于他擅自增加地高辛用药剂量,导致地高辛重度中毒引起昏迷,当时李先生血液中地高辛的浓度为7.6ng/ml,而地高辛正常的血药浓度仅为0.8ng/ml—2ng/ml。   据有关专家介绍,用药凭感觉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十分危险,药物说明书中的剂量是根据科学的测定后制定出来的,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如因患者病情变化需要改动剂量时,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增减,特别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药物,用药剂量、服药次数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糖尿病患者超过用药剂量易造成低血糖,甚至引起昏迷,不及时抢救可能危及生命,而用药剂量不足则达不到治疗目的。   不可盲目选择新药   据介绍,除经济原因外,有54.66%的被调查者在国产药与进口药功效相同时选择进口药物;51.11%的人在低价药与高价药功效相同时选择价格高的药物;46.7%的人在新药与老药功效相同时选择新药。   药学专家认为,在药物选择上,最好选择药物价格与疗效比最适宜的药物。单纯从理论上讲,同种药物的化学成分都是一样的,因此在疗效上不存在好与差的区别。从某种角度讲,进口药由于工艺、辅料等因素,吸收效果确实好于国产药,血药浓度提升也较国产药快,但从药物价格匹配的角度考虑,一些国产的老药效果也是很好的。此外,进口药是根据国外人种进行临床试验的,有关数据表明,种族不同,不良反应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进口药未必就好于国产药。另外,决定药物价格的因素很多,不是价格高的药疗效就一定好,因此患者用药不能迷信。   酒后用药可能中毒   调查发现,35%的被调查者曾有酒后用药的习惯,酒后用药者男性居多。32.9%的被调查者不注意饭前和饭后用药的区别,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年轻患者中。在口服药的服药方式中,15.64%的人采用干吞药片的方式,还有很多年轻患者有用饮料送服药物的习惯。   药学专家介绍,酒与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如酒会使降糖类、利福平、苯妥英钠、痢特灵等药物的药效降低,也可使某些药物的毒性增加,如华法令、甲硝唑等。再如酒后神经系统的反应性下降,人会变得迟钝、麻木,而此时服用安定、利眠宁、安眠酮等,可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引起呼吸麻痹、血压下降,甚至可因心脑供血不足造成缺氧死亡。   专家还指出,药物的服用有很多讲究,干吞药片的习惯看似平常,其实对健康非常有害。据介绍,干吞药片一方面容易使药物粘附于食道黏膜上,损伤食道造成食道溃疡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足够的水分帮助溶解药物,有些药物可影响吸收,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还易形成体内结晶。   对于用饮料送服药物的不良习惯,专家指出,果汁中的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影响胃肠道吸收。有些饮料中的成分可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造成药物失效或毒性增加。   药师教你选购药品:   只买对的,不求贵的   鹭燕大药房药师王其武   安全、合理用药有很多讲究,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购药品?座谈会上,鹭燕大药房药师王其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介绍。   王先生指出,购买药品应遵从“安全、有效、方便、合理、经济”的原则,根据需要买药,不必盲目追求新药贵药。药品价格的高低,较多的取决于原料、生产工艺、产量等因素。工艺简单、成本低的药品自然就便宜一些,这与其药效没有必然关联。曾经有些新药,由于问世时间不久,人们对其效果和毒副作用认识不够透彻,如西欧就曾经发生过“反应停事件”,导致数千例胎儿畸形的惨痛后果。   王先生介绍,买药时还应分清药品的名称。如药品通用名是指国际非专有名词,如阿司匹林。商品名则是厂商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而给药品注册的品牌名,如巴米尔就是阿司匹林的一个商品名。有些药品还有别名,如通用名为乙酰氨基酚,别名为扑热息痛,商品名有泰诺林、百服宁、必理通等。此外,合理用药还要考虑个体因素,不同人身体情况不同,禁忌药品也不同。最后王先生还建议,市民尽量到诚信度高、服务规范的药品零售企业购买药品。   原声   市药监局副局长叶飞云:   药品的功效具有双重性,用得好能够治病救人,帮助患者恢复健康,但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对生命安全产生很大的威胁。在我们身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药源性疾病,进而导致死亡的例子并不鲜见。   可喜的是,自国家药监局成立以来,通过GMP、GSP体系,规范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的生产、经营,用药安全环境越来越好,多数市民已能够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患者们也逐步认识到应少用、慎用抗菌素。市药监局编印了这本《用药安全知识》手册,希望对市民增强用药安全意识,掌握用药知识,避免不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有所帮助。   读者代表胡老先生:   现在医药领域存在最多的问题就是虚假和不实广告。这些不规范的广告要么夸张,要么无中生有,害人不浅。   读者代表吴先生:   向医生点药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患者的自我感觉不能忽视,但是对各种药物的药理和药性患者却不一定能把握得准。所以“久病成良医”并不足信。另一方面,如果放任患者“向医生点药”,不仅仅对医生提高自身医术无补,如果都这样,医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应当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中医药传统。我们的中成药有十分可贵的东西,我以前做过针灸和推拿按摩,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议。   读者代表花先生:   很高兴看到政府相关部门和媒体越来越重视市民的健康问题,建议这样的宣传活动今后应该多举行一些。   市药监局领导与本报领导向读者赠送《用药安全知识》手册。   一个上午送出1500本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