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13日讯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指出:“行业井喷式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隐忧,对中药饮片行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是一项挑战。”
历时超半年的毒性中药饮片调研宣告收官。
毒性中药饮片调研课题组
(下称“课题组”)在“
2010中药炮制技术
、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了调研的相关情况,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中药饮片的监管,并以毒性饮片为突破口,尽快率先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从生产到应用现状堪忧
据相关统计,
2009年,全国中药饮片工业产值已过500亿元,占中药工业总产值的19.
2%,环比增长
26.5%;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环比增长40.3%。截至今年9月底,已通过GMP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有891家,其中具备毒性饮片生产资质的有30
2家。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目前中药饮片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仍缺乏统一的标准
,中药饮片行业市场监管职能和法律法规建设仍比较薄弱。
为了避免行业快速增长中出现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联同中国
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医院药房管理分会
,于今年4~10月开展了全国性的毒性中药饮片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环节的调查研究工作。
该调研对京津片区、河北片区、沪浙片区等10个地区的毒性中药饮片生产
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及中药材专业市场、
医院、诊所、
药店等使用单位
,通过实地调研、现场调查问卷及网上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
,参与的具备毒性生产资质企业达70多家共约300多人次,调研品种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
课题组特别报告指出:在生产领域,部分有毒性饮片生产资质的企业并未进行生产,其售出的毒性饮片多是从没有资质的地下窝点购进、分包装,再以本厂名义进入流通领域,并存在饮片中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缺乏正规的毒性中药材供应渠道,致使毒性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无法从合法渠道采购原料;毒性饮片生产炮制规范不统一;毒性饮片质量标准不完善,有些品种标准简单,缺少专属性指标,2010版药典收载药材及炮制品822种,但其中具有毒性的78种药材的大部分属于常规质量检测项目,只有43种饮片有含量测定项。在流通领域,毒性饮片“走票挂靠”现象严重;违法销售现象较严重;未能做到优质优价。在应用领域,临床使用毒性饮片品种及用量急剧减少,甚至如砒霜等品种在某些大医院甚至销毁不用,中医大夫不会用或不敢用,以致中医临床“以毒攻毒”
、“减毒增效”的用药特色逐渐消失。此外,相关法规不健全
、监督管理不到位也助推了中药饮片市场的混乱。
“现在由于炮制工艺不规范,饮片质量不稳定,毒副反应时有发生;另外,掺杂施假
、质量混乱,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形象。”企业人士普遍反映。
相关监管条例正征求意见
“我国中药饮片产业政策不明确,职能分工模糊,基础研究投入不足,行业统一炮制规范严重滞后,影响和制约中药饮片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行业井喷式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和发展隐忧,对中药饮片行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是一项挑战。”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指出。
事实上,业内早已形成对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思路。2005年3月,国家已公布对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尚未实施。
“鉴于毒性中药饮片使用涉及安全问题,建议以毒性饮片为突破口,率先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全程参与调研的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
、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主任张世臣呼吁。
“一方面是政府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另一方面,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应逐步向大企业集中,实现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云如是建议。
此外,课题组报告还建议:在监管方面,应把在中医临床中新发现的毒性较大的中
药品种及时补充进国家毒性中药管理范围;规范毒性中药材的经营;建立毒性中药饮片GSP认证的规范,在经营中加强过程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打击制售假劣毒性中药饮片的违法行为;完善质量标准,统一全国饮片炮制规范;建立毒性中药材交易平台和毒性饮片优质优价机制,使优质毒性饮片占据市场主渠道。
事实上,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加强监管。据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起草《关于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的通知》,目前正向企业征求意见。另外,本月还将下发关于“加强中成药原料投料监督管理”的文件。
(记者 康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