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十分重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特别是面向农村和基层的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
2000年设立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筛选出一批临床安全、有效、规范的诊疗技术,分类向农村、社区及有一定条件的基层中医药人员推广。该专项截至目前已分四批公告了共计1
20项技术,并委托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进行后期课件的制作,探索成果、技术推广和转化的机制与模式,受到了基层医疗单位的欢迎。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获悉,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专项实施以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尤其是中医药行业普遍开始重视诊疗技术的挖掘和独特疗法的整理,并根据“凝练技术关键环节、规范可控临床操作和安全经济适于推广”的思路,开始对颇具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诊疗项目进行规范整理。一些省还设立了省级诊疗技术整理和研究专项,各级各类中医药机构也积极开展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全国上下形成了对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整理、规范和推广的热潮,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统一顶层设计和管理、专家委员会和数据管理中心重点环节监控、技术持有者及其所在单位主体组织临床验证和推广的研究管理模式;并积极探索了向技术持有者与临床验证单位和研究协作单位三方配合的临床验证和推广模式的转变,提高了第三方验证的科学性、客观性;提高了研究水平和管理效率,初步形成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遴选、评价和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整理和规范了一批临床诊疗技术,培养了一批中医临床科研型
人才,建立了一批推广示范基地,初步探索了适宜技术成果推广转化的机制和模式。
据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副主任杨德昌研究员介绍,自
2007年起,该中心还承担了财政部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50项中医特色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化的示范研究”的项目。“我们按照筛选
标准和原则筛选了53项技术,每项技术在3个以上医疗机构选择不少于100例患者进行临床验证和应用研究,进一步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考察技术操作内容和步骤的规范和是否易于掌握,进一步完善技术操作规程,最终确定50项左右技术的《技术操作规范文本》及教学课件。”作为项目负责人,杨德昌介绍说,这些技术经过以上规范研究后,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
、鉴定并确定部分技术作为推广项目。
此外,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还探索多途径
、多渠道开展推广工作的模式和机制,联合有关部门,主办不同形式
、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
、展览会
、推广推介会、培训班等。该中心成果推广处处长范劲松说
,几年来
,中心与广东、河北、辽宁等地中医药主管部门及项目持有单位、项目推广单位等联合组织中医药技术推广培训班80多期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石氏中风单元疗法现已在全国数百家
医院得到应用。该中心与社会团体联合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
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新途径。如与农工中央合作组织专家在贵州、河南、河北等地区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诊疗技术培训;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开展股骨头坏死的医疗救助活动。后者计划在全国建立100个股骨头坏死援救中心,目前已有30余家单位参与此项工作。该方式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得到了广泛应用。
(记者熊昌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