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用氧监管标准不公 医院自制医用氧被指违法
来源:-    浏览:451   更新时间:2010年05月1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由此,监管政策不一致、未有统一的用氧标准,致使分子筛氧的质量问题以及合法性问题,成为医用氧行业内久而未决的一大弊病。更加剧了医用氧市场的混乱和不公平竞争。

  5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了河南省17家企业代表和代理律师的起诉书。这被视为制氧企业维权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不久前,湖南省郴州市儿童医院用工业氧冒充医用氧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各界震动。

  可就在事件稍微平息不久,近日,又有网民发帖爆料称,现在许多医院通过分子筛制氧机自产的“氧气”因为缺乏质量标准,监管处于“真空”地带,其质量有时比“工业氧”的质量还差。

  5月10日,湘潭大学法学院欧爱民教授和彭超、苏静、谢忠华等10名师生联名向国务院法制办紧急寄送了一份申请书,请求国务院法制办对允许医院通过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的“红头文件”合法性进行审查。

  与此同时,5月10日,河南省17家企业代表和代理律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起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天一中院受理了起诉书。此外,湖南和东北的企业代表也于5月11日和下周之前,分别递交起诉国家药监局的“行政诉讼状”。湖南、河南和东北40余家企业将参与此次诉讼。

  事实上对于分子筛氧的合法性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尽管今年3月15日,郴州儿童医院工业氧事件爆发后,国家药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用氧监管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法[2010]99号文件),要求对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使用监管和工业氧监督检查。但是对分子筛氧的合法性问题,国家药监局仍未具体说明。

  披着合法外衣生产不合法氧气

  “你也许不知道,在长沙市的许多医院,供给病人的氧气并不是真正的‘医用氧’,而是通过分子筛制氧机自产的氧气。这种氧气因为缺乏质量标准,其质量有时比‘工业氧’的质量还差……”

  就在郴州工业氧冒充医用氧事件刚刚平息之际,这一帖子的出现,又使平静的医疗用氧行业再掀波澜。

  这种自产“氧气”的做法因为有“红头文件”的支持,加上低廉的生产成本,正在全国众多医疗机构中大行其道。

  此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湘潭大学法学院教授欧爱民便是其中的一位。

  “如果真有这样的‘红头文件’,那也是有问题的‘红头文件’。有关部门应该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欧爱民对《法治周末》说。

  给政府的“红头文件”挑刺儿是欧爱民的一个强项。近年来,在他的挑刺儿下,湖南省政府清理撤销了一些政府部门下发的“问题文件”。

  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欧爱民发现,网民所称允许医院通过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的“红头文件”,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7月10日下发的《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144号)。

  其中,“144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其质量标准正在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制定中,在该标准颁布执行前,暂不对该方法制取的氧气实行药品批准文号管理,也暂不发放《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但其分子筛制氧设备必须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同时必须符合YY/T0289-1998(《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通用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后方可供临床医疗使用。”

  正是这份文件的支持,给许多医疗机构利用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供给病人使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质疑红头文件上书国务院

  那么,这份允许医疗机构利用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的“红头文件”是否真的违法了呢?

  欧爱民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下载了此文件后,立即召集其法学院的学生进行“会诊”。他们一致认为,这份文件的出台没有法律依据,同时还与现有的相关法律相违背。

  欧爱民对《法治周末》介绍,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第二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

  欧爱民认为,长沙一些医院生产医用氧,两个前提不合法:第一,他们没有省级药监部门发放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第二,市场上有正规厂家供应的医用氧,并不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

  “这份文件还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欧爱民说,《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降低了利用“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所生产的医用氧的质量标准,认可了应被视为“假药”的分子筛氧。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由此可见,《通知》致使生产分子筛氧的医疗机构可以不履行法律、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义务,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既然这份文件与我们现行的法律相违背,就应该属于‘问题文件’,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以免侵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欧爱民说。

  2010年5月10日,欧爱民教授等10名师生联名上书,请求国务院法制办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医用氧气管理问题的通知》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分子筛氧冲击制氧企业

  “长沙市至少有8家大型医院通过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而患者们对此都毫不知情。”长沙市莲湖医用氧厂厂长周明春对《法治周末》说。

  据记者了解,作为湖南省第一家医用氧生产企业,该厂目前正面临着生存的压力。

   周明春向记者透露,医疗机构通过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成本极其低廉,工序简单,正在全国众多医疗机构中大行其道。仅在湖南省医疗行业用氧市场中,就至少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那么,在国家法律对此既有明确的规定,各医院为何热衷于上马制氧机项目呢?知情者透露,制氧机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如今湖南省不少地市的医院都要上马制氧机生产医用氧。他们生产的氧气纯度不足,相当于药量不够,药力也就不足,肯定会影响治疗效果。但有的医院认为自己生产氧气价格低廉,患者对此又不知情,因此有些大医院都不愿意到正规的医用氧生产厂家购买氧气,转而自己生产。这样省事又省钱。”周明春对记者说(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一台分子筛制氧机从几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因为成本低廉、工序简单,许多大型医院都乐于自购分子筛制氧机自产氧气,买制氧机的钱有时一年就可以赚回来。

  “同一种药品(氧气),对我们医用氧生产企业要求严格,对医院自制氧气却采取备案制。这样一来,我们在竞争中肯定会处于劣势。”祁阳县华兰医用制氧厂厂长刘光华对此颇有怨言。

  “从每天200瓶降到每月200瓶”,这是记者在衡阳市某大型医院了解到的一组进买氧气的数据。

  该医院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原来没有安装分子筛制氧机前,该医院每天都要到当地一家医用氧厂家进200多瓶医用氧,而去年该医院自己安装了分子筛制氧机后,购进的医用氧一个月才200多瓶。

  “我们是最早、最大的医用氧生产企业,现在连我们这样的大厂都面临这么大的压力,全省其他地州市医用氧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你可想而知。”周明春说。

  在这种冲击下,许多医用氧生产企业都在纷纷考虑转产其他气体。

  医用氧监管标准不公

  “原来每个月6000瓶,现在每月11000瓶。”郴州市旭辉气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兆对《法治周末》说,郴州“问题氧”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开始整顿当地医疗机构用氧市场,他们厂生产的医用氧需求量也陡然增加。

  据了解,目前,低温空气分离法和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是我国医用氧制取的主要方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医用氧的浓度定为≥99.5%,这是强制性的国家标准。

  对于医用氧生产企业来说,国家对生产医用氧有一整套的质量监控体系,从技术人员配置到生产现场管理,从产前产后的质量检验到售后的质量追踪,都有严格的规定。医用氧GMP的认证内容更是多达12个大项、198个子项(其中含16项带星的一票否决项)。

  然而,医疗机构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法却没有专门人员和检测设备对其进行质量管理工作。而且分子筛变压吸附法生产的氧气的含量最高只能达到93%,同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99.5%相差甚远,甚至有些还达不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工业氧标准。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