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中国和美国而言,澳大利亚社会医疗保障几乎达到了100%,即便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和游客,在澳洲学习和旅游期间也有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障。看不起病,在澳洲非常罕见;而且它的医疗保障标准较高。
当然,与欧美相似,澳洲“大锅饭”式的医保同样遇到了“排队”等难题,亟需改革。
“大锅饭”的利弊
澳大利亚的医保覆盖面广,而且许多环节十分人性化。
一位刚由中国移民澳洲的朋友妻子产子,所享受的待遇使他颇为吃惊—生产期间,夫妻两人在
医院独自有一套含有卫生设施的房间,这一切完全免费,政府另外还有补助。。
不过,与欧洲很多国家相似,患者除了需要承担一定甚至全部的药物费用之外,还必须自己承担一定的专科费用。例如牙科,社会医疗保障不承担这类专科费用,患者需要自己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此外,澳洲社会医疗保障也需要“排队等候”,这有点类似中国计划经济时代购买生活物资的场景。与一般购物不同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患者的病情根本不允许等候。
虽然在一些公立医院也提供免费的牙科服务,要获得这种免费服务,人们等待的时间非常漫长,有些甚至长达27个月。普通的
疾病或手术,甚至急诊,在公立医院就医也需等待。如果要想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而不是“吃大锅饭”,就必须自己掏钱购买私人医疗保险。
改革路漫漫
排队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资金短缺。
澳洲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都属于救济保障。它的基本特点是对全体国民一律实施救济,它的主要资金来源只能是政府通过征收税费的方式获得。因而,社会保障和社会医疗保障的资金有限。
迫于民众压力,历届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改革,但未取得实质性结果。因为这些改革并不是要打破大锅饭,而只是缩小或扩大其规模。例如最近陆克文政府推出的一项针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方案。按照这一方案,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以及医学科研所需资金的60%将由联邦政府直接拨款,而不再由各地财政承担。陆克文政府声称,他们的改革方案可以解决公立医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可是陆克文并没有告诉民众的是,他的改革方案会增加多少税费。
目前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开支占到整个政府财政开支的15%。是政府开支中的第三大开支。其增长远远超过了GDP增长。自从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以来,澳洲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就开始放缓。最近一些年来,澳洲GDP的发展速度一直在1%到2%之间徘徊,很少突破3%,在一些年份甚至于还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可以享受比较高
标准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医疗保障,澳洲人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澳洲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9月,澳洲15岁以上人口中有近570万人没有工作,不过他们既不能算是
就业者,也不能算是失业者。这种没有工作的人占这部分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澳洲目前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5.3%失业者,再加上15岁以下的人士,占了澳洲人口的一半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有工作的纳税人士所承担的税费非常沉重,他们除了必须抚养孩子和赡养
老人之外,还必须养活一批懒汉。如此沉重的负担,使许多澳洲人的消费支付能力下降。
说白了,陆克文的医疗改革方案已经不是“卖血来治疗肺病”,而是“卖掉肾脏来治肺病”,因为它最终还是要加重税费(而澳洲经济已经根本不可能再承受这种增税)。所以他的改革不过是在糊弄并不了解财政整体情况的澳洲民众。(作者:旅澳学者 孔保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