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这个小区里十年多,早出晚归,毫不夸张地说周围邻居都不认识我,像个陌生人。”上药集团副总裁、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雄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偶尔他按时下班回到小区里,别人都上下打量他,或者盯着他看。
作为一家国企的高管,这样的经历也许并不鲜见。毫无疑问,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贡献良多。
不过,由于体制的禁锢,在激励上国企常常难有突破。徐国雄坦承自己与规模相等的私营医药企业、合资医药企业领导者相比,存在数倍的收入差距。好消息是,随着“新上药”的即将诞生,其高管激励问题也许将等来破题的一天。
国资新政
2010年已成为上海国资系统高管激励的破题之年。1月20日,光明乳业(600597.SH)发布对104位高管、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激励涉及的相关金额为4371万元。
1月下旬,上药集团公告称,将面向全球招聘“新上药”总裁,今后该公司董事会成员将以独董占多数。此举在上海本地国企上市公司中堪称首例,表明“新上药”意欲推行一种全面市场化改革的营运机制。
长久以来,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正在谋求一种市场化激励解决方案,一种与贡献相匹配的解决方案。“在中国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0%完成了股权激励,更不用说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了。” 韬睿惠悦咨询公司首席顾问孟楠对本报表示。
事实上,这一点上,徐国雄深有体会。作为一名军人出身的高管,2007年徐国雄开始担任信谊药厂的负责人,该厂是上药集团旗下最大的制药、制剂企业。
不过,彼时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伴随着一系列改革,信谊3年来发生巨变,利润三年净增3倍,年复合增长80%。增长背后,徐国雄表示,市场没变,产品没变,团队没变。如果说为什么会有变化,是因为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发生了变化。
2009年,信谊仅市场策略性投入就达到了5000万元,几乎相当于此前的全年利润。“现在市场投入与毛利的比例是1比2。”
这种完全市场化的投入方式,在老国有企业中,原先是无法想象的。公司盈利能力的倍增,科学考核激励机制,使下属子公司经营者的荷包明显鼓了起来。
信谊效应成为新上药推行激励新政的一种借鉴,春节前将亮相的新上药也将实施高管激励计划(更多新闻来源E路有你)。
“新上药希望可以先行先试,就是有一点经验教训,也应该是值得的。这一步总要走,为何不先走一步呢?” 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明方对本报表示,会找到一种机制可以持续地激励国企(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