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诺华集团总裁兼CEO丹尼尔魏思乐的
中国之行日程安排得很满,过去的几天里,他出手阔绰。
在
上海,他打算
投资10亿美元兴建中国最大的医药研发中心。在常熟,他出手2.5亿美元投资位于常熟的工厂,用于尖端的研发技术和一流的
生产设备。
有一笔投资他却拒绝透露具体额度。这家擅长并购的医药巨头,11月3日宣布,他们以现金
收购了一家
疫苗企业85%的
股权,成为后者的绝对控股方,尽管收购完成还需要中国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
而在收购疫苗企业的行动上,诺华这回并不是领先者。同为世界制药巨头的葛兰素史克,以及中国的江苏先声
药业,也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频频出手并购,收购均指向疫苗市场。
收购是扩大甲流疫苗产能的捷径
诺华看好的是浙江天元
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后者是中国政府此次指定的8家进行甲流疫苗生产的企业之一。而据中国
卫生部透露,共有3.9亿中国人需要注射甲流疫苗。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天元是一家民营的疫苗公司,在中国
销售一系列疫苗产品,同时就多种病毒和细菌性
疾病开展研发项目,2008年净销售额达到约2500万美元。
不过,上述拥有至少3.9亿客户量的甲流疫苗生产,跨
国药企并没有机会分羹。
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批由政府采购的甲流疫苗,暂时不考虑国外医药企业。目前,甲流疫苗统一由工信部下订单,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分配,不允许私人购买。
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11月3日对
卫生部的拜访中,诺华和卫生部官员谈到了这个话题。
卫生部的解释显然得到了李振福的赞同:“出于安全性、战略储备和可控可监督等方面考虑,政府目前的计划只是采购本土疫苗。毕竟甲流一旦全球大爆发,各个国家的疫苗生产企业肯定优先满足本国需求,如果本土疫苗企业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而仅仅是依赖进口,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
不过,看好中国疫苗市场的诺华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市场。魏思乐说:“普通
流感疫苗病毒的培养效率是60%,而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有20%,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得多。因此诺华估计在12月时才能提高产量,这段时间内,诺华的疫苗将供不应求。”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培养效率低下限制了诺华的产能,收购显然是扩大产能的捷径。
根据诺华提供的资料,诺华是世界第五大疫苗生产商及第二大
流感疫苗制造商,诺华疫苗包括流感、狂犬病、森林脑炎、伤寒、霍乱和甲型肝炎,每年约生产8亿剂,在全世界85个国家销售。但是自2006年7月入华以来,诺华在中国仅能提供流感和狂犬病的疫苗,业务有限。
以往,跨国药企一直在医药研发方面走在前头。但是,这次甲型H1N1疫苗研发战中,中国显然走到了前面。诺华中国区总裁李振福也承认这一点:“中国疫苗生产走在前头,而且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率来看,质量和世界其他企业的产品接近(更多新闻来源医药新闻网)。”
“诺华疫苗的在华销售以往都是通过进口,并购天元给诺华提供了一个生产基地和技术转移的对象,实现疫苗生产本地化。”李振福如是解释收购的初衷。
着眼“以
预防为主”的新
医改机遇
诺华并非出手最快的企业。
10月12日,云南沃森生物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将与世界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葛兰素史克公司合资成立疫苗企业,其中,葛兰素史克将先期投资2010万英镑,并在2015年追加投资730万英镑,控股65%,云南沃森将投资1380万英镑,总投资规模超过4.5亿元人民币。
而此前,葛兰素史克也与
海王生物合资成立了疫苗企业,海王生物同样是有生产甲流疫苗资质的11家企业之一。
2009年5月,在甲流
疫情尚未如此泛滥之时,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医药公司——江苏先声药业就出手收购了江苏延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的股权,成为其目前最大
股东,后者随后成为了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8家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但事实上,国内目前甲流疫苗生产企业的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按现有产能,8家定点生产企业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可生产1亿人份,但从我国甲流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来看,仅重点人群总数就约有3.9亿人。我国甲流疫苗市场供应缺口巨大。
诺华并不愿意透露此次收购天元的具体金额。“与诺华合作,肯定不是收益最高的选择,但却是最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天元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晓航说。收购后丁晓航还将持有公司的少数股权,并在未来3年内继续担任CEO。
“其实甲流疫苗只是阶段性的需求大,并不足以成为天元生物的核心业务,目前对于天元生物最重要的是,实现产品全球销售。”丁晓航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是表示。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是一次令双方击掌的双赢行为:天元需要借助诺华的国际声誉,进入国际市场,而收购天元正是诺华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的捷径。
双赢的背景无疑是中国疫苗市场的巨大潜力。有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疫苗市场,年行业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李振福坦言,在甲流爆发之前,相比于
美国等国家,中国流感疫苗的产量和需求都不大,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此外,中国新医改的推动也是原因之一。以预防为导向的新医改,必然给疫苗市场带来很大的机遇和市场。以流感疫苗为例,目前在
北京市,是免费接种疫苗,而在其他很多地区则是由私人买单接种。随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的提高,更多的疫苗将被加入到国家买单的行列。
“从理论上讲,在政府推动或个人负担两个方面,中国疫苗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李振福的回答,说出了包括诺华等药企在内的心声:他们都是着眼未来更为长远的利益。(来源: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陈纪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