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中医药人才培养要面向国内国际市场
来源:-    浏览:701   更新时间:2009年11月06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有“伟哥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教授,在应江苏常州第一人民医院之邀在常州讲学时曾表示,中医的神奇令他对中药非常有兴趣,他非常期望在与中国的交流中觅得中医人才加入他的研究团队,一起推动中药的发展,造福全人类。
 
  不过,面对弗里德•穆拉德教授的盛情邀请,也许有人把之视为玩笑一笑了之,这也就罢了。如果我们是真正的关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人,就应该扪心自问:目前国内是否具有可以与世界医学界交流的中医药人才呢?面对像弗里德•穆拉德教授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向国内中医药人才抛出的橄榄枝,我们是否敢接和有能力接呢?我们对于弗里德•穆拉德教授的沉默正说明这样一个事实:人才缺乏让中医药很无奈。
 
  很显然,中医药要想走国际化道路,与世界顶级的医药界人士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具有对中医和西医都很精通的人才,否则就会出现以下两种结果:一是只知中医药而对最新的现代医学进展知之甚少,只能是自己说自己的,别人不知你所云;二是对现代医学熟知,而对中医药了解不足,最终就会难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只有对中医和西医都很精通,才能够架起一座桥梁,真正与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
 
  目前的现实是,国内这方面的人才极度缺乏。更可怕的是,目前对于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还处在争论之中:对于中医药的科研,有人这样质疑:“数千年来,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中医药难道还要小白鼠点头吗?”对于中医药院校开设的西医和英语课程,有人如此质疑:“非中医药课程占用的时间太多,那些课程对中医药学生培养很不利,可能根本没用!”对于中医药人才出国留学,更有人如此看待:“国内的中医药水平就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医药学生留学就是天大的笑话!”
 
  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医药同样会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也许当我们今后面对像弗里德•穆拉德这样的国际大腕盛情邀请时,却没有能与之对话的人,那才是中医药最大的悲哀。
 
  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我们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李勇)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