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我国首个青蒿素类复方抗疟药诞生,获世界级大奖
来源:-    浏览:272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0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近日,从欧洲传来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病研究所周义清教授及其团队,荣获2009年度欧洲发明最高奖——“欧洲发明人奖”。该奖由欧盟委员会和欧洲专利局联合颁发,分为工业、研究、非欧洲和终身成就四个单元。复方蒿甲醚获得非欧洲单元大奖,这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WHO认为,这种源于中国传统中草药为基础的廉价有效的复方抗疟药,是当前抗击疟疾这种破坏性热带疾病最好的药物,该药对疟疾的治愈率高达97%,至今已挽救了千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最佳
药品。该药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目录中25年来仅有的三个专利药物之一。

  凝聚科学家们一生的心血



  80多岁的周义清教授告诉笔者,复方蒿甲醚的诞生,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援越战争,从开始研制到取得成功,前后跨越20多年,其间不乏传奇故事。



  进入70年代,中国的科研人员从一种名叫青蒿的植物中提炼出一种治疗疟疾的化合物——青蒿素,并在云南和海南等疟疾高发区进行了临床试验。此后,科研人员又在青蒿素的基础上开发出疗效更好的衍生物——蒿甲醚。1976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科学家研制出疗效持久的化学抗疟药——本勿醇。临床试验表明,本勿醇的治愈率达95%以上,复发率低于5%。这一
新药荣获我国药学界迄今为止唯一一项国家发明一等奖。

  然而,随着蒿甲醚和本勿醇两种单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蒿甲醚杀虫不彻底、易复发,本勿醇疗效慢、疗程长的弱点逐渐显现,而且疟原虫的抗药性趋势正由单一抗性向多药交叉抗性发展,因此,急需寻找新型抗疟药。

动物试验模型研究发现青蒿素类药物与化学抗疟药配伍具有增效、互补、可延缓产生抗性的基础上,于1987年和已具备蒿甲醚、本勿醇生产权的昆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复方蒿甲醚。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疟药研究的进展,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效,肆虐多年的疟疾原虫已掀不起大风大浪,越南战场的硝烟也已散尽,抗疟药物不再是紧急的军备用品,然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却毅然决然地坚持要把这项研究搞下去。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与本勿醇配伍组方的研究中。

  经过专家们几十年的卓越努力,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终于研制成功了。临床显示,该药既有治愈率高的优点,也有延缓抗药性产生的特点。1992年4月,复方蒿甲醚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成为首个在我国诞生的青蒿素类复方抗疟药。

  全球最佳抗疟药

院病人的死亡率下降了整整九成!夸祖鲁-纳塔尔省的老百姓,尤其是儿童,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周义清说:“世界尊重中国原创!中国科学家耗费数10年心血研制的抗疟新药,逐渐赢得了世界的认可。2004年以成本价格向全球公立市场提供了440万人份的复方蒿甲醚,2008年达到7600万人份!现在的需求量更大,截至目前,已经治疗了大约2.5亿多例疟疾病例了,现在诺华
公司又有了儿童剂型,我更希望这个药品为消灭疟疾作更多的贡献。”

  如今,这种防治疟疾的青蒿素类药品,已成为中国发展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推手:在非洲人心中,它是中国人民的友好礼物;在欧美人观念里,它是前往亚非拉地区的必备药品;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看来,它是拯救全球5亿疟疾患者的救命药;在医学专家眼里,它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只有取得真正突破性的发明,能够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发明,才能获得2009年度“欧洲发明人奖”的提名。4月28日,经过欧洲专利局独立评审团和专家评审团认定,以周义清为首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复方蒿甲醚研究团队,因发明复方蒿甲醚而获得“2009年欧洲发明人奖”,周义清作为课题组第一发明人,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团队精神的象征

  今天,复方蒿甲醚已是国际
医药市场上的一个知名品牌,它的成功给我们带来显著的效益,也带来深刻的启示。

  从事医药研究的科学家们都有一个共识:创制一个新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至少需要10年时间,甚至更长,需要药物化学、分析化学、制剂学、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以及中试生产工艺等多学科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

  “为了拿出世界一流的抗疟药创新成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开展了大协作,复方蒿甲醚的成功是大家的功劳,团结协作是复方蒿甲醚成功的关键,大家不计名利得失,始终保持着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周义清感慨道。几十年过去了,当年参与复方蒿甲醚研究的老同志,每年都要自发组织聚会,提起当时为共同理想齐心协力的岁月,如今头发花白、满脸皱纹的老友们,都忍不住热泪纵横。

  “复方蒿甲醚从开始组方到成功,很多科技人员参加了攻关研究,他们这种不计名利得失围绕共同目标形成的团结协作精神,正是我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甚至是值得所有科技人员学习、借鉴、继承和发扬的精神。”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万兴坤政委这样说。如今,这种团队精神正激励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新一代科技人员献身使命、奋勇登攀新的科学高峰。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