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2007年在医药政策利好下 三大终端在欢呼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7年12月31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医改、零差率、医药分开、药房托管、定点生产、统一配送……一系列的关键词刺激了三大终端,也刺激了生产、流通企业。普遍的政策利好下,终端开始大放异彩,上演连台好戏--   对药品零售终端而言,"医药分开"无疑是医改这一课题中最具吸引力的提法。"以药养医的模式是否应该取消?"这一争论终于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解答--"医药分开,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关键,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医药分开一锤定音,立即引起药品零售界的广泛关注。   药店:医药分开的"扩容"憧憬   医疗需求刺激零售市场   医药分开给业界带来的最大憧憬便是零售市场的扩容。分析师认为,行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将促使行业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本质的变化,为医药市场带来较大增量。从大的前景来说,由于政府增加投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促使普通老百姓原本被压抑的医疗保健需求得以释放,必将促进市场的巨大增长。分析数据显示,患者就诊率上升可能带来的药品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4500亿元。   在药品市场整体扩容的情况下,医药分开的政策方向无疑给零售药店打了一剂强心针。目前,医院药房占据药品市场80%的份额,如果将门诊药房从医院剥离出来,意味着零售终端出现一块巨大的"蛋糕",这一前景给不少一线药店经营人士带来了新的希望。"药房从医院剥离,从理论上讲会扩容零售市场。门诊药房减少了,到社会药房买药的人自然会多起来。"北京金象大药房总经理徐军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南京某连锁药店的门店经理也认为:"医药分开的政策肯定会越来越明朗,届时,药店的发展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大。"   市场的扩容前景也无形中增加了零售终端的话语权,使其在工商博弈中具有更大的主动性。最近频频发生的品牌药厂与流通渠道乃至零售终端的冲突博弈,正是后者力量膨胀的有效证明。与此同时,医改政策也会促进部分强势连锁企业更快发展,从而加快零售业内洗牌,优化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   可以确定的是,医改已经从政策层面为零售终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处方之争呼唤政策明灯   与美好前景相对照的是零售终端经营困难的现实。"平价药店转型困难,价格战逐渐失灵,药店越来越难做了。"这大概是近年来零售终端的普遍心声。零售市场的盈利空间已经伴随着"平价时代"的结束而愈见局促。2007年的数据表明,全国已有30多万家药店,其中连锁药店占38%。近年来,在终端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同时,其遭遇的困境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是竞争的加剧,20%的药品零售市场中源源不断地涌入更多的竞争者;另一方面则是房租、物价等经营成本的不断提高。   在毛利率普遍降低的情况下,有很多零售药店打出了这样的口号:"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药店,而是医院药房。"用业内专家代航的话说,国外有60%~70%的处方是由社会药房来消化,按照这样的"世界标准",一旦占据药品市场份额八成的医院药房实现剥离,必将会给零售药店带来巨大商机。正是这样一块巨大的"蛋糕",诱惑着药店对医院药房的屡次宣战。   2003年,一贯以平价旋风惊动全国的老百姓大药房正式杀进广州,店址选在广医二院和省口腔医院之间,集中了处方药目录3600个品种中的2500个,并公开宣称自身拥有与医院同品名、同厂家、同批次的处方药,向消费者承诺比医院药房便宜50%,并对5元以下的处方药实行免费,把争夺市场的矛头直指医院。   同样是在2003年,广州"保利祝福你"大药房第二家分店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旁边开业。开业当天,药店门口举行了"万人签名索要处方"的活动,此举意味着药店对处方市场的争夺已经从以往的不动声色升级到"真枪实战"。   此后,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把药店开到了医院门口,公开叫板医院药房。然而,二者争夺处方资源的行为虽然一直在继续,但零售药店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能从医院流出的处方非常有限。 面对巨大的潜在市场,零售终端亟需政策为其进一步的征战明晰方向。徐军告诉记者,金象大药房一直在尝试给小医院、社区诊所做配送或托管其药房,但因为政府没有出台明确的规定,企业的投入一直小心翼翼。   正因为如此,作为医药分开的试探性动作,药房托管的意义显得格外深远。   药房托管燃起另一道曙光   如今,药房托管已在广西、江苏、浙江等地开花。作为最引人注目的先行者,南京最大的医药分销企业--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医药")通过竞标托管了80多家当地二级以下医院的药房,占据南京药房托管市场份额的93%。通过托管医院药房,南京医药在终端市场的占有率大大提高,市场话语权也水涨船高。   11月2日,南京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又传出消息,继二级以下医院之后,药房托管模式将在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实行,年底前,市属9家三级医院将全部实行药房托管。这意味着占地区药品销售60%以上的三级医院药房市场或将成为商业公司又一块巨大的"蛋糕"。   药房托管还只是一个开始,对更多的零售终端而言,号角已经吹响,脚下的道路却并没有明晰。可以预计的是,伴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细化,医药彻底分开将成就药店更好的发展前景。"十七大"以后,广东省卫生部门已经做出决定,今年城镇医改的重点是推行两个"试点",医院门诊药房改为药品零售企业就是其中之一。 代航认为,药房托管只是探索医药分开的一种尝试,肯定还会有其他新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医改政策的指引下,零售终端的发展将会获得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随着医改方案的逐渐明朗,医药行业必将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医疗市场得到进一步的扩容和净化。同时,医改将不仅涉及制度本身,还将辐射到整个医疗卫生体系。   日前,在广东中山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医院发展论坛"中,多名参与医改方案制定、讨论的专家、卫生管理官员称,未来医改方案有可能改变以往补贴"供方"(医疗机构)的做法,转而补贴"需方"(患者),推进资源合理配置。可以预见,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必将经历一个嬗变的过程,大小公立医院市场化竞争的程度增强,行业利润的分配将决定于所提供服务质量的优劣,从而引发医药行业整体的价值重估,也使竞争理念正确的医疗机构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医院:高质与高效的医改方向   "补需"引入市场机制   此前,关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存在着到底是该由"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的争论,因而,由有关部门正式委托起草提交讨论的方案就多达9种。   11月11日,在第四届"中国医院发展论坛"上,医改方案关于"补供"、"补需"的辩论仍然激烈,但"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已经逐渐成为医疗改革方向的主轴。不过,如果补需方,则意味市场规律将在医疗这个公益性领域同样得到尊重,这必将为未来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认为,如果一直把医患关系放在疾病治疗的体制下,患者生病、医生看病,患者付给医生相应的补偿,医生的利益跟病人便是对立的。反之,如果转换疾病治疗的支付机制,医疗机构在服务过程当中能得到多少利益,是以患者少生病、不生病为前提,医疗机构和医生哪怕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也会去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做预防性医疗。   刘国恩表示,医疗服务行业与其他行业有显著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都有供方和需方。既然双方的关系是供需关系,就需要服从市场经济的规律,不应该以其他机构的意志为转移。医院一方应该最大限度地"生产",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有了商品才能考虑到有人消费得起。而政府的作用就是让更多的人消费得起,其途径只有一个:医疗保险。钱给了医保,每个人都有了参与、购买的能力,患者与医院之间才能实现看得见的交易。如果钱给了医院,患者就看不到政府投入的钱。所以,政府直接或间接将钱补给需方(患者),补的途径和手段就是通过建立国民基本医疗保险来实现的。   "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医院同时也是这场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表示,目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医院应该转变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和冷静应对。 石应康认为,中国医疗改革应该强调预防,通过医学教育制度、信息化管理等多个方面,改变中国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认识,"未来国家卫生层面的重点将从治疗转移到预防,从晚诊断、晚治疗转移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区域性协同医疗与教育体系以及分层次医疗服务。"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孙洛平认为,医疗服务市场的典型特征,是医疗服务的价格和质量事前不可知、事后不可比。患者想事先获知医院看病的价格和信息很困难;同时,由于局部垄断性,一家医院在短时间内抬高价格,不会失去客户,反之亦然。   在孙洛平看来,如果是一个完全放开的医疗市场,政府管制和市场监控都需要很高的成本,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达到市场服务的高效率?解决的关键是让患者看病之前,就能对医院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有所了解,再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医院。具体的做法是政府提供医疗服务价格和质量的公共信息平台,统计各医院治疗各个病种的花费和服务质量。这样,患者就医前,就可以先到网上查询医院的平均价格和服务质量。虽然此法不能确认每一次看病的具体花费,但是可以得到平均值、期望值。 这样的竞争机制必将打破医疗服务市场的局部垄断性。如果采用这样的制度,任何医院都不会再去追求短期利益,因为这势必影响其平均价格与服务质量。   只要政府能建立起提供质量和价格的公共信息平台,全世界看起来最缺乏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也会比一般的服务市场竞争还强。只要做到这一点,医疗市场和其他普通市场也就没有本质区别。   "只要提高医疗服务的竞争性,医院自己就会想法设法把费用降下来,政府需要花这么多力气管药品回扣吗?不需要!我们买衣服,你会因为担心扣子是否有回扣就不要?不用,因为你看的是衣服的总价格。"孙洛平说。   如果政府建立公共的信息平台,医院要降低成本提供低价服务,会不会导致新药应用于临床的机会减少,从而影响新药研发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