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院为何劲吹“豪华风”?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11月10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新华网报道,近年来,医院劲吹“豪华风”:城市大医院的楼房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装修越来越豪华。在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医院“豪华风”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医院为何热衷于走“豪华”之路? 医院劲吹“豪华风” 在武汉市,各大医院的豪华大楼一幢幢拔地而起,许多医院的大楼今年相继投入使用。武汉某大医院今年6月投入使用的综合医疗大楼,3层VIP病房可根据患者需要提供套间、单人间和双人间病房,套间床位费每天为1000元-1200元,单人间床位费每天660元。其中,套间面积约为100平方米,配备有进口的全自动电子病床,价值人民币4万余元。 在参观了武汉另一家著名医院的外科大楼后,湖北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江应安感慨不已:“太豪华了!太先进了!这样的大楼和设备,就是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不多见!”同去参观的院长们惊呼:“这样的医院是用‘欧元’和‘美元’盖起来的!” 湖北某三甲医院院长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大医院纷纷盖大楼、更新医疗设备,“一家赛一家”。谁的设备好,就医环境好,谁就能赢得更多的病人,业务收入就会大幅增长,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大医院购买大型设备,新建大楼,改善“硬环境”;中型医院也纷纷跟进;最后,连县级医院也不能免俗。谁先跟进,谁就抓住了机遇,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而一些基础薄弱的医院因无力跟进,病人日益减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大医院门庭若市 小医院门可罗雀 中小医院发展不足,设备、人员素质跟不上需要,患者不得不选择到大医院看病。患者不分小病、大病,都涌进大医院,使大医院人满为患。 在武汉,一些知名专家的号,从票贩子手里买,要多花费50元甚至更多。为了挂上一些知名专家的号,有些患者家属不得不半夜排队。一些人上医院看病前,先要四处“找人托关系”。 记者在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地看到,门诊大楼内熙熙攘攘,自动扶梯上站满了人,就诊高峰期,其热闹景象就像节假日里的大商场、大超市。据统计,同济医院去年门诊量达到194万人次,平均每天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医院的日均门诊量也在两三千人次。 而据记者了解,在一些社区医院,一天没有几个人来看病,其日均门诊量只有二三十个人。 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朱立东说,小医院发展不足,病人不愿来看病,连工资都难保证,医院哪能留住人?而大医院患者门庭若市,业务收入高,员工奖金丰厚。这样一来,导致医院救治实力两极分化:大医院“吃不了”,一再扩张,盖豪华大楼,添置新设备;小医院“吃不饱”,不断萎缩。 湖北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江应安说,大型医院设备先进,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基本上都是“洋货”。这些设备多被一些世界级大品牌垄断,价格不菲,医院最终又将负担转移到患者身上。 有关人士认为,当前“看病贵”的成因十分复杂,但医院的“豪华风”加剧了“看病贵”。 近年来,门诊费用上涨速度很快,以武汉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两家医院为例,1991年这两家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不到20元,1997年为90多元,而2005年上半年,这两家医院平均门诊费用均在210元以上。与此同时,其业务收入早在几年前就超过10亿元,且这几年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已超过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因为看病贵,很多人选择有病不看。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已达48.9%;在住院患者中,主动提出提前出院的比例为43.3%。 发展社区医疗 看小病不必挤大医院 为什么人们都钟爱大医院?在某高校供职的沈女士的想法颇具代表性,她认为:“大多数大医院都是公立医院,集中了我国大部分的高级医疗人才,集中了顶尖的设备,基本上代表了国内的最高医疗水平。去大医院看病让人放心。”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现实的情形是,一些乡镇卫生院装备还停留在“血压计、听诊器、温度计”的水平。小医院的发展不足,使人们对小医院失去“信任”。患者有了常见病、多发病也挤到大医院看,城镇居民看病要出社区,农民看病得进城,造成了“消费高移”,这是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卫生专家建议,大医院运行成本高,小病去大医院是不划算的。社区居民要走出“误区”,不要“迷信”大医院。常见病和多发病,尽量去社区医院看,这样既减轻了自己的经济负担,也能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减轻大医院压力。 一些专家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做好规划,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卫生院和社区卫生院的发展,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进社区,让居民能就近得到医疗服务,以缓解“看病贵”。大医院应从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中“解放”出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疑难病的治疗上。基于我国国情,“豪华之风不可长”,对一些片面追求豪华的公立医院,有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调控措施。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