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工作是美丽的 健康是幸福的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9月23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1993年3月9号,上海大众老总方宏跳楼自杀;199 7年7月28号,贵州喜酒的老总陈兴国举枪自杀;2002年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游泳的时候突发心脏病猝死;2004年3月4号,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2004年4月8号,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心脏骤停,猝死在跑步机上,终年是54岁;2004年11月7日,温州均瑶集团的总裁王均瑶因病去世,年仅38岁;今年年初,清华大学两名中青年教师,在4天之内,相继去世,因为怀疑是劳累过度,引起了高校教师的讨论。从上面所有的这样一些报道当中,我们其实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现象,这种共同的现象是什么:就是生命枯竭。在生命枯竭里面,我们说它包含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就是生理的枯竭,还有一个是心理的枯竭。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非常优秀的人,出现这样一种生命枯竭现象呢?这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工作。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双刃剑,我们因为常常听到一些职业人说,工作是美丽的,奋斗是幸福的,工作给你带来的一些好处,所以你看到它美丽的一方面。但同时我们说,工作也在消耗人的能量,这种能量的消耗,会给人带来一种负面的影响。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问题,但是关于职业枯竭,我们今天主要的是从心理的角度来讲。   “心理枯竭”一词是怎么来?   这种职业枯竭应该是属于心理枯竭这样一个范畴。人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是在1961年,美国的一个作家,当时他写了一本非常轰动的小说,这个小说的名字就叫做《一个枯竭的案例》。在这个小说里面他究竟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他描述了一位功名成就的建筑师,他在功成名就以后突然发现,工作已经不再给他一种快乐了,不再给他一种成就了,一种满足了。他感觉到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压力,为了逃避这个压力,他跑到了原始森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说工作在给人带来成就的时候,也会给人带来相对来说一种心理的灾难。什么是心理枯竭呢?它是由于一个很强的,或者是由于一种很持久的高压力状态,给人们带来一种个体无法去应付外界的超负荷的要求,然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情绪的和行为的耗竭状态。职业枯竭我们说是心理枯竭当中的一种了,职业枯竭实际上就是由于工作或者说工作要求所引发的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它主要表现在职业人在这种工作的高压状态下,体验到的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我们说,职业枯竭是通过以下六大特征来判断的。   职业枯竭的六大特征   首先第一个特征就是生理耗竭。这个生理耗竭我们称为是职业枯竭的临床维度,它的主要表现特点就是身体能量有一种耗竭感。首先感觉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然后感觉到极度的疲劳、疲惫和虚弱,身体对疾病的这种抵抗力也在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背疼、腰酸、肠胃不适,另外还有失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一种精神的疾患。在1991年和1996年期间,瑞典对2?4万个职业人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工作压力大的女职员,长期患病一次是90天以上,这种长期患病的概率是压力不大的女员工的2到3倍,这里面我们能看到由于职业的这样一种压力,给人的身体造成的一种损伤,这是第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我们称为是才智枯竭。才智枯竭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认知维度,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会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特别是像我们说的知识,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我们在做一个关于中国教师群体的调查发现,教龄在3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的才智枯竭的感觉要明显地高于其他年龄段。有一位30多岁的男老师,就因为回答不上来学生的一个问题而自杀了。这就是一种枯竭,才智枯竭的一种特征。   职业枯竭的第三个特征就是情绪衰竭。这是枯竭的一个压力维度,也是职业枯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或者叫做一个主要的特征。这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完全消失了,然后表现出许许多多的情绪上的一些特点,比如说情绪很烦躁,很容易发脾气,很容易迁怒于他人,然后就是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表现出一种悲观、沮丧、抑郁,然后无助、无望、很消沉的特点。情感的资源就像干枯了的河床一样,没办法去关怀别人。   第四个特征我们称为叫做价值衰落。价值衰落是属于枯竭的一个评价性的维度。这个评价性的维度,主要表现在个人的成就感下降,然后自我效能感也在下降,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做什么工作都没有成就感,也没有能力去做好这样一些工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也在下降。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工作也变得非常地机械化,效率很低,经常出错,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慢慢就会觉得自己在工作上有一种不胜任的感觉,感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这样一种挫败感会使得他去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这样一种倾向。   职业枯竭的第五个特征,叫做“去人性化”。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心理学名词。它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人际维度,它和人际交往是有关系的。这个“去人性化”,会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好坏,或者一种质量。如果出现这种去人性化,它会使一个人表现出什么样一种特征呢?就是一种很消极的、否定的、冷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甚至是对待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这些人表现出对别人不信任、多疑、猜疑,对别人也充满了一种批判性。特别是这个特征比较严重的,会表现出一种把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来看待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学校暴力的事情,其中有一个报道就说:一个小学的老师,只是怀疑这个孩子拿了别人钱,就在这个孩子的脸上刻了一个“贼”字,然后再涂上红药水:整个这个过程,他不是把一个学生当作人来看待。我们说这种行为就是去人性化,也就是说他就把人视为一种无生命的物体来看待。   职业枯竭第六个特征叫做攻击行为。这是职业枯竭的一个行为的维度了,这个攻击行为一般来说,会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就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一些无辜人的这样一种情况。比如说在公司里面,有的人在公司里面受了老板的气了,回家可能就会拿老婆孩子开刀,去打老婆孩子,这种我们称为是找替罪羊的做法,就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还有一种,他的攻击并不是指向于外人的,而是指向于自身的,这种攻击行为就会出现一种自残的行为,甚至就是在极端的枯竭情况下会出现自杀。   上述就是我们在做中国人职业枯竭调查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在这几方面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凸现的特征。   职业枯竭的五个阶段   但是,多长时间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职业枯竭?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职业枯竭的五个阶段。   职业枯竭,它可能是一个过程性的,这种过程性的东西,表现出这样五个阶段当中不同的一些特点。第一个阶段称为蜜月期,就是一个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个时候工作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自身的这样一种能源储备也非常地充足,有知识储备,有身体能量的储备。在蜜月期当中,有时候人工作到夜里一两点都没事,第二天仍然是精神饱满地去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逐渐到第二个时期,我们称为能量耗尽期,也就是说你持续地拥有这样一种工作热情的时候,这个热情不可能是永远这么保持着,随着这种能量的消耗,他这种工作的乐趣会逐渐地减退,而且会出现一种筋疲力尽的感觉,会出现一些比如说失眠、身体不适这样一些症状。到了第三个时期就叫做慢性症状期,慢性症状期就是由于过度地工作,导致身体出现频繁地生病或者不适,就是不舒服的感觉,而且情绪上会易怒,暴躁,然后变得非常忧郁等等这样一些特征。再往下走,你这个时候还不终止、还不调整你的工作状态的话,就会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叫做危机期。这个时候会导致你一段时间无法工作,而且社会关系也会因为这种职业枯竭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你如果还不调整的话,就进入到最后一个时期,就是受创期。受创期的时候就表现为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是非常严重了,已经威胁到你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了,甚至有可能会危害到你的生命。了解这个职业枯竭的五个阶段,对你及时调整是非常有帮助的。   职业枯竭的危害   前面讲了职业枯竭这种现象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想到,它会对我们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危害,在这里,我们把它归为四大危害。这四大危害就表现为亚健康状态、组织气氛低落、职业危机,还有家庭危机。我们先看第一个危害,职业枯竭会导致人的亚健康状态,甚至会导致生命的早衰。上海社科院曾搞过一个关于对知识分子的10年的追踪调查报告,在这个报告当中,发现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已经比十年前低了10岁。在这里,我们能够看一些在工作上可能是很优秀的或者是奉献的人,因职业枯竭而对他们所产生的这样一种生命浓缩的现象。职业枯竭所导致的第二个危害,导致人际冲突加剧,甚至家庭关系破裂。我们前面也讲道了,情绪衰竭、去人性化、攻击性行为,都会危机到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它不仅仅限于工作环境当中,我们说职业枯竭并不意味着它的危害只局限在工作领域当中,它还会有蔓延性的危害,首先冲击的是家庭。很多职业枯竭的人,他们的家庭氛围也不是很好。职业枯竭的第三个危害,就是会使得工作效率降低,然后甚至转岗和离职。有的人描述说,我一大早醒来,一想到又要面对一天的工作,心里就感到了一种恐惧感,不愿意去上班,这个时候会导致你在工作当中心不在焉,然后出现差错,出现差错以后,就会出现被调岗、降职,甚至导致失业。职业枯竭的第四个危害就是降低工作士气,甚至破坏组织氛围。职业枯竭它具有传染的特征,如果职业枯竭在一个公司或者一个工作单位当中产生一种传染性的效应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大家的工作士气,就会瓦解这样一个团队,降低凝聚力,然后使得整体的工作质量都会下降,甚至会危及公司的声誉或者生存。我们谈到职业枯竭会给我们带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