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卫计委官网查询得知,截至10月23日,国家卫计委批复了11家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这11家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总投资19,64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共计13,800万元,各家医院自筹合计6,229万元。
国家卫计委批复中要求,11家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本着控制建设标准、节约建设资金、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抓紧组织开展下一步工作。
另外,9月份,国家卫计委批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4家医院的大数据相关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共计6,771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200万元,其余资金由各医院自筹解决。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投资明显提速。
1、本月医改热词----医联体
10月2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斌介绍,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健康的新需求和目前医疗服务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重要举措之一是要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推动资源下沉。
10月份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便听取了医疗联合体建设进展情况汇报。要求各地用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完善配套政策,确保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医联体建设,鼓励民营医院等社会办医疗机构及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
数据显示,已有近90%的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试点、实现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6,80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可以就近就医,县域内的就诊率已经达到了82.5%。2016年,全国诊疗量达到了79亿人次,其中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量超过了55%,今年上半年中国医疗机构下转患者239.6万例次,高于去年全年水平,改变了过去基层看病人少、门可罗雀的情况。
从上述数据看,医联体建设已经是全面开花,效果初显。不过也还有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医联体存在“联而不通”、“重形式 轻实质”的现象。如何让医疗资源彻底动起来,均衡医疗资源的配置,让医联体提质增效,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
2、信息技术联动医疗资源
提高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是联动医疗资源的重要手段。据了解,医疗信息化业务大致可分为医院信息化系统(HIS系统)、区域信息化平台、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三大类。一直以来,割裂和碎片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医护服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也难以满足以慢性病为主的老龄化时代民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的医疗与IT的结合度整体水平不高,经济发达地区三级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相对健全,但各区县、各医院之间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接口,导致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仍有较大困难。
只有在医联体内的各医院之间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让医联体逐渐成为“服务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减少病人奔波之苦,提高诊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