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学院杨功焕教授等研究发现,1991-2009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平均年百分比变化(AAPC)为4.96%。(BMC Public Health. 2017,18:52)
这意味着,在过去20年间,IHD死亡人数每年新增加约120万人。
就不同地区而言,西南和东北地区IHD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增长最多,AAPC分别为7.97%和7.10%。
农村地区较城市地区的IHD死亡增长更快,AACP分别为6.2%和1.05%。而且,农村地区IHD死亡的AAPC在2000年前后有很大变化,1991-2000年的AAPC为3.52%,而2000-2009年的AACP为9.02%。
就不同年龄段而言,研究显示,40~59岁以及70~79岁人群的死亡比例相对稳定,而8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比例升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治疗水平改善以及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延长有关。
此外,男性与女性的死亡率增长速度相同,AAPC均为5%。但死于IHD的男性人数始终多于女性,约每年较女性死亡人数多33%。而且男性在60岁之前死亡的比例更高。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男性吸烟水平更高相关。
研究者认为,我国IHD死亡率增长的这种趋势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变化相关。在过去20年中,我国居民饮食中谷类的比例下降而脂类快速升高。这导致更多的人群超重、肥胖、血脂水平升高。
因此,控制危险因素水平是降低我国IHD死亡率和医疗费用的当务之急。
研究采用102个连续疾病监测点的数据,1991-2000年覆盖730万人,2004-2009年相同地区的覆盖人群扩大至5200万人。
“牛艳红·二十年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年增5%,[511].医师报,2017-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