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2017医药上市公司研发实力10强榜揭晓
来源:-    浏览:380   更新时间:2017年08月04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如今研发创新实力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家制药企业竞争力的标尺和市值变化的风向标。近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医药界·E药经理人》杂志与和君咨询集团承办的“2017年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20强”及“2017年医药上市公司研发创新实力10强”榜单已火热出炉。

 

表格备注:

1.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泰邦生物、同仁堂科技、三生制药等企业年报数据披露不全,缺少研发人员占比相关数据;另外去除国药控股、瑞康医药,康美药业等纯商业公司;仅取研发总费用投入大于1亿元的企业。

2.上市公司研发实力TOP10的结果主要依据各公司公开的信息和数据,采用研发投入、专利价值、研发人员、国际化水平等多个维度,按照一定的权重和标准进行评分。

3.关于专利价值说明(专利市场价值的数据计算和评估均出自智慧芽):专利价值是基于指标的计算,它整合了专利价值相关的25个不同的维度(包括:引用、被引用、专利家族规模、家族覆盖区域、专利年龄、法律状态等等),同时基于历史上的专利成交案例等进行调整。我们提供的专利价值,类似于房产价值评估,最终提供一种预计的市场价值。

4.国际化情况,主要依据年报中披露的生产线通过美欧日等国际认证;产品海外上市;研发产品通过发达国家临床Ⅱ期,临床Ⅲ期试验等。

5.“2017年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20强”后续将会公布。

1.研发实力三大变化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医药上市公司研发实力的评选标准和方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几项指标,主要包括研发人员、国际化水平和专利价值几个维度。实际上,这三项指数也与当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标志。

一是研发人员。

毋庸置疑,人才是影响新药研发极其关键的因素,对于制药企业,其研发人员的数量以及在公司总人数中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根据各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数字,国内医药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超过1000人的主要有恒瑞医药、科伦药业、人福医药、天士力4家。其中恒瑞医药研发人员数量超2000人,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约17%,是国内研发队伍最庞大的企业。科伦药业近年来研发投入猛增,尤其在2012年底王晶翼博士加盟担任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后,其研发开始大幅提速,建立上海、北京研发中心,大量引入人才,扩张后研发人员已超过1800人。

整体来看,目前研发人才在制药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凸显,制药企业争夺研发人才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二是国际化水平。

过去两年,通过资本出海,以及通过创新药专利输出走出国门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以恒瑞为例,除了在仿制药国际化方面的进展,其2016年创新药国际化领域也取得不少突破。如在美国继续开展吡咯替尼I期临床试验;积极考察海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引进日本Oncolys BioPharma公司的溶瘤腺病毒产品;还在美国成立子公司,专门负责海外项目的引进。

再以天士力为例,2016年,其复方丹参滴丸全球首例完成美国FDAⅢ期随机、双盲、全球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的复方现代中药制剂;以“ 高速磁悬浮滴丸机” 为核心的现代中药先进制造体系于2014年5月取得欧盟GMP证书等。

此外,对全球性跨国公司进行新药转让的正大天晴、制剂出口国内领先的华海药业、投资出海有成的人福医药,以及在创新制剂领域不断开拓的绿叶制药等,他们均在国际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内的行业标杆!

三是专利价值。

过去,业界对于中国制药行业的普遍认知是仿制药大国,如今随着创新药研发的兴起,代表创新力的专利申请也不再是新鲜事,而是成为真正衡量制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大指标。能够看得见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创新药研发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专利布局。专利的价值是体现企业创新力的关键指标,但专利的价值还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价值,通常可以基于某些指标进行评估。比如评估一处房产,会基于一些如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使用年限、房间数、设备性能等等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来评估其市场价值。当然,这个评估的价值和最终的成交价可能有所不同,且典型的情况下卖方都比买方期望一个更高的成交价,所以交易价格本身也存在着一个协商过程。

同样的,此次专利价值评估结果是基于指标的计算,它整合了专利价值相关的25个不同的维度(包括:引用、被引用、专利家族规模、家族覆盖区域、专利年龄、法律状态等等),同时基于历史上的专利成交案例等进行调整。

总体来看,我们愿意相信,未来属于愿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创新的企业、属于占有研发人才资源的企业、也属于向国际研发水平看齐的企业。这也解释了为何如今诸多制药企业都将创新和国际化作为战略发展方向。

早前信立泰药业总经理叶宇翔在接受E药经理人杂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制药行业15年后规模会更大,但结构会完全不同,包括人才结构、产品结构等都会与现在大不一样。他甚至预言:“未来国内医药产业90%的销售量来源于仿制药,但90%的利润将来源于创新药。” 2017年无疑也是这一进程中的关键一年。

2.创新三大挑战

尽管医药上市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投入力量以及整体布局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但与全球500强的大型制药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研发创新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临床研究能力的不足。

从2015年7月22日开始的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到日前CFDA公布两年来的临床数据核查结果报告,这两年来国内监管部门和企业等在临床研究领域做出的努力业界有目共睹。如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和日渐完善,如加入国际ICH等等。

但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在数据完整性和规范性诸多问题的背后凸显的是国内当下临床研究能力的极大不足。早前具备强大研发实力的恒瑞医药也有个别重磅药品如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在核查过程中暂时撤回,也均受累于此。

早前曹国庆也表示,临床试验能力是国内新药研发的一大挑战。随着很多海归博士的归来以及高校研究所研发水平的提高,我国新药早期研发能力有所提升,理念也有所提前,但新药项目进入临床后时间很长,临床试验能力没有显著提升,成为限制我国制药企业研发的一大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两年尤其是2017年以来,国家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多项政策来为中国的创新药研发打通通路,解决障碍,但是如何提高药物临床研究能力仍然是国内需要正视的一大课题。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2017-2021年)发展规划》,被认为是通过国家层面提高药物临床研究能力的重大举措,但是这一方式能够有效并产生实质性的推动还有待继续观察。

二是研发带头人未成规模效应。

如今国内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能够不断在研发上取得进展和突破,在相当程度上也与具备研发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带头人的引领密切相关。如恒瑞医药全球研发总裁张连山、科伦药业药物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官王晶翼、天士力副总裁、科技创新事业群首席执行官孙鹤、绿叶制药高级副总裁李又欣等人士在业内备受赞誉。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具备这样实力的研发带头人目前还尚未形成规模。早前恒瑞医药副总经理曹国庆也在某会议上强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领军的人带错了方向,三五年就失败了,钱花掉了不是最大的损失,最大损失是时间和机会。如果找到非常好的人才,民企的老板就不用操心,这是制药行业最精髓的一点。”

“中国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学术界出现了一部分能够引领突破性创新的人才,但数量上尚未形成规模。国内创新药研发历史短,工业界尚缺乏具有药物研发成功记录的经验丰富的领军人才。”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四家医药行业协会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共同推进完成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点。

三是研发资金的缺乏。

研发创新的高投入是一个老话题,却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近几年随着国内创新生态环境的逐步完善,已经有大量的资本投入在这一高风险的领域,很多创新药企业的高额融资就是很好的体现。

国内上市药企对于研发的投入也越发重视。就2016年的研发投入前10位的企业来看,研发占总营收比重超过7%的已经有6家,超过10%的有三家,分别是中国生物制药、恒瑞医药和复星医药,他们的投入金额也均在10亿元以上。

然而,对于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创新药研发来讲,钱还远远不够。即便是坐拥千亿市值的恒瑞医药,其管理层也时常感叹创新药研发仍然缺钱。早前张连山在接受E药经理人杂志采访时表示,缺钱是恒瑞医药研发创新的一大挑战。曹国庆早前也直言:“新药研发非常贵,烧钱很厉害,资金不足仍然是中国药企的一个劣势。”

当然,这也与创新药的准入和支付体系密切相关。随着2017版医保目录的出台,针对创新药、独家药的医保谈判制度的开启,以及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呼之欲出,一系列的支付制度调整为国内创新研发的未来给予了政策支持,也将会让药企的大量研发投入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