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广州中医药大学六十华诞,12月12日晚,由省总工会、省文化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进校园活动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大会堂举行,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单位领导和来自广州地区的1500多名教职员工和学生观看了演出。
演出当晚,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职工舞蹈队,身着炫丽的斗牛服饰,热情激昂地表演了《斗牛舞》,展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职工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的精神风采。“我们的表演队伍有来自大学城和三元里两个校区的职工,而且其中七个是退休职工,能整齐利落地完成表演和感受到现场热烈氛围表示很欣慰,很开心!”一位参演教职工告诉笔者。
晚会在全场演员和观众合唱《歌唱祖国》中圆满落幕,整场晚会节目精彩纷呈,展现了积极向上的劳动者的精神面貌,为广大劳动者打造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使其品尝了这场文明、文化和知识的大餐。“很感谢广东工人艺术团以及专业的表演者,让我们观赏到如此惊艳和震撼的表演!”
工会亮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
全方位关爱教职工生活
“广东省先进职工之家”“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这些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近年来获得的荣誉,荣誉本身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对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来说,他们的工作远不止这些称号。
据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介绍,近年来,在上级工会的指导下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该工会组织全校教职工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同时,以教职工之家的建设,推进校园的和谐稳定。
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政领导每学期在基层单位工作调研中深入了解教职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对于教职工提出的问题都与学校工会工作结合起来考虑,或要求通过工会层面给予协调和解决。学校党政领导对每年工会工作计划、工会日常工作的开展也给予指导。
在工会组织的业余文体活动中,学校领导特别是校党委书记黄斌坚持抽空出席各种职工活动,广受教职工好评。校纪委书记、校工会主席张建华重视工会工作的制度建设,在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四风”的工作中,要求工会认真做好岗位廉政风险分析,并提出具体的防控措施。
在学校的支持下,近年教职工生日慰问、秋季登山活动、春节慰问金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在办公楼教职工饭堂改建后,学校给予所有教职工(含校聘合同工)每月每人200元午餐补助以及420元的交通补助,通过学校财务途径的其他节日慰问金也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这些途径不断改善教职工福利。
狠抓工会制度师德师风建设
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以教代会、工代会建设为载体,不断完善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机制。坚持召开校本部教代会、教代会联席会议,审议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加强提案工作的组织和落实,近年教代会代表提案质量有较大的提高,在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代表提案得到很好的处理。
学校党委也重视工会参政议政,支持工会负责人参加学校校长办公会、列席学校党委会。认真落实教育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结合该校工会教代会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细则(修订稿)》。理顺二级工会经费的使用管理,有效促进二级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
与此同时,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育人为核心,深化学校“三育人”工作。全校教职员工立足本职,积极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践活动。
创新活动形式加强教职工交流
引领教职工健康生活,一要有制度保障,二要有活动的载体。近年来,在学校工会努力下,将每天课(工)间活动20分钟、每周一个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通过下发文件方式给予制度化,为二级工会组织教职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提供保障。
除了组织好每年学校教职工运动会、登山活动、“两球”比赛之外,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还结合大学城校区的实际,精心组织“冬季阳光校园行”,国庆教职工文艺汇演、歌咏比赛、三八教职工广场舞比赛、绿色环保工艺手工制作比赛等,增添校园生机,丰富校园文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工会还发挥“广东省教工中医药养生保健活动基地”作用,为学校专家学者开展中医药养生和健康心理科普讲座。近年许多高校邀请该校专家学者举办养生或心理健康讲座,扩大了学科专业的对外影响。
学府风采
广州中医药大学:
雄踞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六十年
广州中医药大学诞生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办的四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但溯其前身,则是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这是我国近代史上办学最早、设施最完备、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五年制中医药学校,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兴办、发展和归宿,是20世纪前半段广东乃至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缩影。
六十年来,广中医人始终保持着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树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医疗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
经过六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形成了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支撑、以学科梯队建设为关键,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学科发展新格局。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拥有一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其中省攀峰重点学科1个、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两所中医药高校之一,也是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唯一一所省属高校。
在总结七年制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继续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
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学校现有四所直属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100万人次,相当于1/10广东省常住人口,年出院总量达17万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首屈一指。
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形成了以50个国家重点专科为龙头的专科专病技术群,辐射带动了广东省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
第二附属医院(即广东省中医院)是全国年服务患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也是全国年门诊量超300万人次的三所中医院之一。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者
多年来,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由李国桥教授团队研制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4代青蒿素系列复方抗疟药,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对外合作项目,更是被当作“国礼”赠送给许多非洲国家。
宋健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科摩罗国合作实施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有效地遏制了当地疟疾流行,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研究的合作协议。第二附属医院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签署了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合作协议,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签署了在珠海横琴建设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的合作协议等,都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先行者的姿态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