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制药企业的“严管化”生存
来源:-    浏览:   更新时间:2006年09月08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据南风窗报道,今年6月份,发改委对药价的第18次调整正式开始,随即有报道称,这次调价将分批实行,7月将进行抗生素调价。但是,直到8月上旬,抗生素并没有再次降价,而坊间传言却是愈演愈烈。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去年的第17次降价。当时也先是媒体爆出将要进行新一轮调价,但是调价并没有如期出台。当最终调价结果出台后,媒体报道称,这一降价幅度低于原定幅度,因为24家医药协会联名上书。面对这次抗生素类药品调价传言日盛却迟迟不见出台,有业内人士分析,也许有企业和协会对降价表示抗议。调价是一定的,但是调价幅度,各利益方还在博弈中。 制药企业的寒冬 中国有句老话:除了劫道的,就是卖药的。在很多人心目中,制药行业是高利润行业。但曾几何时,制药企业的风光早已是明日黄花。 上世纪90年代,一些老牌制药企业是人们争着进去的好单位,效益好,职工收入高,福利待遇也让人羡慕。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华北制药就在自己的生活区附近盖起了公园,免费对全社会开放,这在整个中国来说,也是较早开放的免费公园。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华北制药出现大面积亏损,亏损额近2亿元。一个中层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他没有拿到年终奖。 华北制药、哈药集团、新华鲁抗及石家庄制药都是抗生素和原料药生产大户,在业内被称为“四大家族”,一度让人艳羡的这四大企业,除了华北制药,山东的鲁抗也已大面积亏损,哈药和石药也利润大幅下降,苦苦挣扎。 四大家族中有两家都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也是当地省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企业。在7月31日召开的河北省重点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张宝瑞说,上半年河北省医药行业产量增长但效益下滑,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首次同时出现负增长。 在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医药企业的排名出现大幅下滑,仅有9家企业入围500强,并且大部分排名300强外。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去年对全国23家医药重点企业监测的数据显示,其利润额下降了17%。亏损现象首次出现。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06年医药行业运行状况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医药工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并跌至历史低点。在全国12大工业行业中名列倒数第二位,近1/3的药企亏损。 为什么医药行业从辉煌的峰顶一步步走入低谷? 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医药行业自身的发展。我国医药工业因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所限,一直以来就是以仿制药为主,重复生产严重,尤其在抗生素领域,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屈指可数,生产阿莫西林、先锋等的生产企业都有上百家,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生产仿制药的企业已经告别了暴利时代,利润必然有所降低。同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一直上涨,也增加了医药企业的成本。 但这些,都不足以直接造成医药行业利润如此大幅下滑和大面积亏损。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制药企业都提到了政策性降价。 从1998年开始,政府已经下达了18次调价令,除了今年6月开始的第18次调价有个别药品价格上调外,每次调价,主要都是降价。而近年,医药行业似乎更是进入了政策降价的密集期。按照当时的市场销量估算,2003年降价总额约20亿元。2004年降价金额约35亿元。2005年降价金额约40亿元人民币。今年的第18次调价,降价金额预计23亿元。 去年第17次降价,被称为关乎相关药企“生死存亡”的降价,各企业反应已经相当激烈,24个医药行业联名向国务院递交《对价格工作和22种药品降价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将降价幅度调低。虽然最终抗生素降价幅度减弱,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今年下半年,影响药价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依然存在,而第18次调价,才刚刚启动,涉及全国200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是近年来影响最广最深的一次。不知有多少制药企业在这“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大环境中,还能生机盎然。 降价的悖论 据悉,在药品流通渠道中,药厂的实际生产成本一般只占最终药价的30%甚至更低,医院、零售商的利润占30%,其余40%都是流通成本。流通成本主要是“回扣”,其比例占药价的30%以上。显然,降下虚高药价,关键在于压缩流通环节的成本,其次是医院和零售商的利润,制药企业只是价值链中最低和最薄弱的一环。那么,为什么降价最终的承受者是制药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制药企业? 现有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已是众所周知,在现有医疗体制下,在医院是以药养医,如果大幅度降低某些药品价格,医院可能少开甚至不开这些药品转而开更多其它高价药。在很多地方,药品一上降价目录,往往很快就从医院的处方和药商的供货单上消失。而新药层出不穷,据统计,药监局2004受理10009种新药的报批,如此惊人的新药注册速度,不仅将发改委的所有降价努力化为乌有,还导致了药品的进一步涨价。这种情况下,不管发改委怎么降价,丝毫不影响医院的利润和医院里医生和相关人员拿到的回扣,相反,因为改开了更高价的药,医院的利润和相关回扣反而更多。目前,越是贵的药,在医院卖得越好。每一种新药打进医院都需要大笔公关费用。企业不仅要承受降价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医院转开其它药的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曾对媒体表示,根据发改委与卫生部联合出台的配套措施,如果今后降价药品在医院的销售量出现明显下降而没有合理解释,则将由卫生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处罚。但是法不责众,缺少操作性的法令最终只能一纸空文。有调查显示,目前大城市大医院90%是进口药。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药企业老总告诉记者,对国有大型制药企业造成困扰的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单独定价。单独定价权由发改委认定。据发改委2000年11月发布的《关于单独定价药品价格制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如果国内市场上有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药品,“只要其中一家企业认为其产品的质量和有效性、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它企业同种药品、且不适宜按《政府定价办法》规定的一般性比价关系定价的”,就可以申请单独定价。此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已超出知识产权保护期的原研药,也可申请单独定价。 单独定价的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比如头孢曲松,单独定价是98元,同一规格同等疗效的非单独定价头孢曲松,一般只卖10.3元。因为医院按比例提成,自然更愿意进单独定价的药品。据报道,一家企业欲申报新药并最终获得单独定价,往往要耗资数百万元公关费用。复杂的关系网和昂贵的公关成本,把一些大型国有药企逐渐挤出城市市场。目前中国有实行单独权的多是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外资企业有原创药和单独定价药支撑,民营企业自身政策灵活,同时也会争取到单独定价,压力最大的往往是国有大型骨干制药企业。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则轶闻:某发改委官员和某制药企业老总就药价下调问题发生争论,发改委官员对企业老总说,你们也要为13亿中国人民的利益考虑,企业老总则脱口而出,正是为了13亿人民的利益,药价不能再下调了。 不能否认,发改委调控药价的初衷之一是治理药价虚高,让百姓吃得起药。但是,当政令通过层层现实的过滤,在各利益集团的分解下,实行的结果往往和初衷背道而驰。企业老总脱口而出的话,正是从结果进行评价。 事实表明,百姓几乎没有从一轮又一轮的药价下调中得到多少实惠。统计显示,超过80%的药品通过医院销售,而国家发改委在所降的几百个药品品种中,真正涉及医院的也就几十个品种。 相反地,众多物美价廉的老药,在大城市的医院和药房中已经难觅踪影。只要医院没有跟药品销售利润脱钩,患者就难以得到真正实惠。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发改委目前的定价机制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如果不从医疗体制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入手,只是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干预,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药价依然虚高,而大型骨干制药企业却已战死沙场。 政府部门的权力 稍微留意便可以发现,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18次药品调价令,在大幅降低肿瘤药品的同时却上调了抗肿瘤老药“环磷酰胺”的药价。这是因为几个月前,许多医院的“环磷酰胺”都开始断货,抗肿瘤用廉价药“环磷酰胺”面临从市场消失的危险,而它的替代品,价格则高数十倍至上百倍,发改委希望通过上调价格能够留住“环磷酰胺”。第18次调价和前17次不同的是,以往进入调价范围的药品只降价不提价,此次对一些品种还进行了提价。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对于个别临床急需、价格低廉、疗效确切,但市场短缺或断货的品种,适当提高价格,以鼓励企业恢复生产和保证市场供应。面对成千上万种新药和老药,靠政府提高定价维持某种药的存在,政策成本未免太高。但种种迹象显示,政府部门似乎希望通过控制解决药价问题。 去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成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目前,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正在做价格调查,做完一批向外公布一批。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发改委将所有药品价格统管起来的第一步。 去年底,发改委重新修订了政府制定价格的药品目录,修订后的新目录品种数量,由原来的1500种左右扩大至2400种左右,约占药品总数量的20%,但市场份额则高达60%。 6月初在杭州召开的中药论坛上,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2400个品种的价格重新梳理工作将在明年一季度之前完成。发改委下一步的价格工作还包括:形成仿制药梯度定价制度,对原研药、专利药、首仿药区别定价。规定终端加价率不超过15%,同时对中间环节的加价率政策将在调查成熟之后准备出台。针对中药产业发展低迷的状况,拟出台一些对中药品种的价格鼓励措施。如果这一工作完成,发改委则将行政控制的环节再一次延伸,由最高零售价伸向中间环节。从出厂价到批发价再到终端售价,整个环节将在发改委的控制之下。 由国家八部委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的通知》则指出:“调整药品政府定价目录,逐步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处方药纳入政府定价范围。”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处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