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上午,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东大街附近,来自广西桂平的何女士头戴面罩,当街扮演“蜘蛛侠”,举牌求路人拍照,为身患噬血细胞综合征的5岁半儿子小威(化名)筹钱治疗,身旁纸板上写着求助信,引来路人驻足围观。(6月16日《京华时报》)
新闻中的何女士,为了救自己的儿子,的确是豁出去了,竟然当街扮演“蜘蛛侠”。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哪怕明明知道人家是炒作,也很心碎。因为一些家庭的救人方式,已经日益奇葩了。
比如在云南,就曾出现过“火熏救女”的事情,最终也是为了求关注求捐助;而前不久在南京,一位母亲在儿童节偷东西被抓被报道,才让救助孩子事件有了新的进展……再加上各种“以身相许”的救人事迹,弱者求助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花样翻新了。
类似的案例越来越多,这的确很残酷,也很现实,但更多的,还是无奈。不过,随着类似事件越来越多,通过这样或怪异或奇葩的方式来求救,其获救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低了。
毕竟,公众都会有审丑疲劳,任何事情一旦被重复多次,就很难吸引社会的关注,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也就是说,通过“奇葩方式求关注”求救,不是每一次都会被关注,也不是每一次都会被报道,其中的幸运儿,终究只是极少数,多数的人,仍然是无力又无奈。
源于此,审视母亲扮“蜘蛛侠”事件,就应该有更加深入的视角。此次,因为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蜘蛛侠”母亲的儿子的后续医疗费用,可能不是问题。但更多类似的家庭呢?他们怎么办?
这就是说,一切还得从制度上去找原因。比如,医疗保障系统能不能再完善些?补偿标准能不能再高点?再比如,社会慈善机构何在?不是有慈善系统吗,关键时刻不能“隐身”啊?这背后,慈善救助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以及医疗保障涵盖不够广等问题,都是值得审视的。
因而,母亲扮“蜘蛛侠”,必须让医保与慈善来当接盘侠,这才是审视此事的终点。当然,完善制度,建立一揽子工程,也是应有之义。比如,对因病致贫家 庭,应有必要的摸底程序,保持信息的公开,让慈善机构能够准备掌握信息。同时,对于特殊疾病或特殊家庭,医疗保障机构等,也应有“特事特办”的程序。
简而言之,只有医保与慈善能随时当好“接盘侠”的角色,类似母亲扮“蜘蛛侠”一般的无奈求助才会减少,也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