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记者徐丰)“我这条命是陌生大姐姐救的,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昨日,福州市民蔡女士向海都报热线95060来电称,她近日病重几乎走不动路,需要急救又没带够钱,是好心的邻居大姐及时将她送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她非常想找到并感谢这位大姐。
女子病重无助邻居主动关心
据介绍,蔡女士今年25岁,独居在仓山区金榕南路附近的摩卡生活馆小区,5月31日半夜,她突然感觉到腹部剧痛,倒在床上无法动弹。第二天一早,她赶忙联系在厦门的妈妈,在马尾读书的妹妹也赶来了。大约10点多时,妹妹搀着她,吃力地挪
到了小区门口保安亭,当时由于迟迟拦不到的士,她又疼得厉害,年轻的妹妹有些手足无措。
此时,一位带着孩子的陌生依姐路过,主动上前询问蔡女士,蔡女士客气说不用帮忙。没想到依姐将孩子送到楼上后,又迅速下来,见蔡女士还在
等车,便直接说“我开车送你去医院”。
蔡女士说,当时她到了省立医院金山分院,马上就被送去手术急救。事后,她才听家人说,由于事发突然,手术费用又较高,妹妹没有带够钱,还是好心依姐帮她垫付了2000多元。
好心邻居是省女子监狱警察
“如果当时等车延误了,或者没及时手术,我女儿的命可能就悬了。”昨日,蔡女士的母亲告诉记者,经诊断,女儿是腹内肿瘤破裂,当时情况危机,所幸抢救及时,现在还留院观察。好心的邻居从上午10点多,一直陪护到下午3点多,在蔡女士的母亲赶到后才离开。而蔡女士的母亲
只顾把钱还给对方,却忘了留下对方姓名,“连正式感谢都没来得及说,很遗憾”,蔡女士的家人想当面再对好心人说声“谢谢”。
昨日下午,记者辗转联系到了好心的邻居赵依姐,她不愿透露自己太多信息,只说自己是省女子监狱的一名普通警察,今年30多岁,和蔡女士同住小区2号
楼,此前素未谋面。赵依姐说,当天她刚好放假,当时看到蔡女士面如白纸,又打不到车,没多想就上前帮忙了。
赵依姐说自己只是尽了所能,不值一提,还要感谢医院的医生在没交够钱时,先为蔡女士开通了“绿色通道”,这才没有延误救治。
作者:徐丰
(原标题:抢滩医药“蓝海”打造“华东药都”(图))
安徽华大基因位于太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内的主题展馆。 本报记者 范柏文 摄
太和县,有“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大市场以及亚洲最大的医药仓库,全国5000多家医药厂家的2.5万多种药品在这个皖北县城进出。近年来,它吸引了基因测序、3D生物打印、抗肿瘤和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生产等高端医药产业在这里汇聚。
2013年,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2015年7月,跻身全省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5年12月,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未来,太和将着力培育壮大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5家、1亿元至10亿元企业50家、年交易额200亿元 以上大市场1个。”太和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7年,太和医药产业产值将不低于507亿元,税收不低于18亿元;力争到2020年,太和全县医药工业 总产值年均增长40%左右,着力把太和打造成“华东药都”,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本报记者 李跃波 鲍亮亮 安耀武
这是一座位于皖北的内陆县城,却有着“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大市场以及亚洲最大的医药仓库,全国5000多家医药厂家的2.5万多种药品在 此进出;这是一座依商兴工的医药新城,吸引了基因测序、3D生物打印、抗肿瘤和抗艾滋病药物研发生产等高端医药产业在这里汇聚……一位深圳投资商赴太和实 地考察后感叹道:“万万没想到一个皖北县城在发展新兴生物医药产业上有如此的干劲和氛围。 ”
2013年,太和县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阜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2015年7月,跻身全省第一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5年12月,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未来,太和将着力培育壮大年产值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1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5家、1亿元至10亿元企业50家、年交易额200亿元 以上大市场1个。 ”太和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7年,太和医药产业产值将不低于507亿元,税收不低于18亿元;力争到2020年,全县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40%左右,着力把太和打造成“华东药都”,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销售基地。
依商兴工 以药为引兴百业
——医药商贸的发达带动了医药产业的兴起,医药工业产值对地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沃野千里的黄淮海平原,一直被视为“中国粮仓”。位于其间的阜阳市太和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多地多粮多,工业基础薄弱。与医药结缘,还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
“上世纪80年代起,太和走出去一批跑单帮的‘药贩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数十万太和人陆续进入医药购销领域,并逐步建立起庞大而细 密的市场网络。 ”太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伟介绍说,今天,太和已经是“买全国、卖全国”的全国最大医药集散地,境内的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单体医药销 售市场,2015年医药商业销售收入246亿元,其销售行情被誉为全国医药商业的“晴雨表”。由华源医药股份公司举办的“华药会”,其规模及影响力仅次于 全国药交会。
医药商贸的发达,为医药工业的发展节省了远程原料采购和销售网络搭建的巨额中间成本,同时,在医药商贸领域中经营成功的太和人,又返乡成为医 药工业建设的开路人。伴随着医药专业市场的发展,太和现代医药产业应运而生,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依商兴工、工商并举,成为太和发展医 药产业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优势。
据统计,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现有医药企业394家,其中骨干企业102家、小微企业29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2015年,基地 实现医药工业产值162.3亿元、税收4.8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9.14亿元。今年1至4月份,基地实现医药工业产值83.9亿元、税收3.1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
“生物医药作为阜阳市首位产业,其主要布局和集聚就在太和。 ”太和县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刘牧愚说,“我们县医药工业产值占全市医药工业产值的90%以上,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0%以上,对地方GDP的贡献率达到 60%以上,带动运输、物流、加工、餐饮等劳动力就业20万人次以上,可以说充分发挥了主导产业的主导作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以药为引兴百业’。 ”
龙头带动 潜心研发制好药
——贝克、德信佳等骨干企业研发出抗艾滋病药物等一批新药好药,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太和现代医药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账面上的一组组数据,更体现在一批龙头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上,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正是这样的领头羊。
自2011年起,贝克制药已连续五年在国家疾控中心的抗艾滋病药物采购中成功中标。抗艾滋病药物的国产化,大大降低了国内患者的用药成本。拉 米+齐多双夫定片从国外厂商垄断的1830元/60粒/瓶下降到81元/60粒/瓶。前不久,由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合 肥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共同完成的“抗艾滋病药物拉米夫定原料及其系列组合制剂开发”被授予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这是阜阳1996年建市以来获得的首 个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我的梦想,就是制出更多的新药好药,为
家乡太和打造一个百亿级上市企业。 ”贝克
制药董事长王志邦说,未来三年,贝
克制药的主导产品鸡尾酒治疗
艾滋病制剂、国家一类
新药神经增长因
子冻干粉针、多靶点治疗糖尿病贝克1号、多靶点治疗心血管贝克2号等将陆续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安徽德信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基地内另一家龙头企业,其主营业务为心血管等新药中间体及其原料药的研制和生产,目前,公司产品已被世界药企巨 头赛诺菲、默克、拜耳、诺华等选为第一供应商。近期,德信佳还与赛诺菲合作,投资11亿元新建了治疗肿瘤、白血病的一类新药SK-1制剂生产线。公司董事 长许坤介绍说:“公司在研发上舍得投入,可以说是潜心研发制好药。 ”
龙头企业的做大做强,带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集聚和发展。为贝克制药提供薄荷原料及拉米夫定医药中间体的安徽银丰药业、安徽一帆药业等公司纷纷在太和落户,为贝克制药提供原料药铝塑桶包装体的安徽远景药用包装有限公司也选择在这里扎根。
“我们确定了贝克、德信佳、悦康、弘腾、华源首批五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一个企业、一名县领导、一个主管部门、一个工作队、一套方案’的帮扶 工作机制,落实专项配套资金,目前,一期专项资金90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项目单位。在龙头企业的带动和专项资金的撬动下,今年1至5月份,基地新开工医 药及配套项目19个,总投资57.25亿元。 ”刘牧愚介绍说。
创新驱动 精准医疗抢先机
——瞄准生物医药高端前沿领域,云集了华大基因等一批从事基因测序、3D生物打印的创新型企业
提起基因测序,很多人感到陌生,这是属于“精准医疗”范畴的新兴医疗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属于前沿领域。而在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内, 已经云集了负责组建国家基因库的华大基因、生产基因测序试剂的云芯精准医疗、致力于基因大数据分析的芯驭医学诊断、生产肿瘤早期诊断试剂盒的吉凯基因等一 批从事基因测序产业的创新型企业。
“人的很多疾病都和遗传基因相关,基因测序,就是通过对一个人基因组的测量,提前预测其可能会患有的肿瘤、癌症等疾病。举个例子,好莱坞影星 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测序,诊断出其携带妈妈(癌症患者)遗传的BRCA1基因,患乳腺癌的几率为87%,于是接受了双侧乳腺切除手术,以降低罹癌风 险。 ”云芯精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大勇介绍说,在疾病治疗上,基因测序也有用武之地。比如,目前的肿瘤治疗上,医生的无奈在于需要用不同的药物 “试错”,直到发现最有效果的药物。通过基因测序,可以让医生精准地“对症下药”,从而大大减轻“试错”过程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
“基因测序在临床应用上的最大障碍就是贵。2000年,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定,花费30亿美金。近年来,基因测序价格大幅下降,2008年大 约需要10万元,国产化后,基因测序价格可降至千元。 ”华大基因研究院安徽分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华大基因自主研发的桌面型高通量测序系统,单项应用最快可在24小时内完成,针对个人基因组检测精度可达 99.99%。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大基因在太和设立了 “一院一所两中心”,即华大基因研究院安徽分院、华大安徽医学检验所、华大基因精准农业中心安徽分中心、华大基因学院安徽分中心。 “我们将着重在精准出生缺陷控制、精准肿瘤防治等医学健康产业以及重要经济生物育种产业上发力,将太和县打造成为新型基因产业孵化基地、示范县、教育培训 中心,努力探索从科研到民生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华大基因研究院安徽分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将和太和县政府共同启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遗传性耳聋基 因检测、新生儿代谢病基因检测三个民生项目,预计年检测量2万人左右。
紧邻华大基因研究院安徽分院的是从事3D生物打印的长郎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3D生物打印在精准医疗上大有可为。比如,我们可以把心脏病患者的二维影像数据转化为3D打印数据,以1∶1的比例,打印出一个可拆可拼的心脏模型。医 生可以清晰地观察病灶,制定出最科学的手术方案。这在上海、河南的医院里已经成功应用了。”公司创始人吕文堂介绍说,公司将在医疗器械领域进行大规模生 产,省内医院很快将用上来自太和的3D打印义齿、3D打印护颈等,与传统护具相比,3D打印护具贴合度更高,戴起来更舒适。
“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的理解就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在与华大基因的接触过程中,市里、县里领导充分认识到精准医疗产业的市场前景,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也有意识地往这个方向侧重,这才有了一定的规模。 ”赵伟说。
搭建平台 引才聚智活水来
——重视招才引智、以智引智,与中科大先研院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发,研发出一类新 药才是制胜关键。这离不开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撑。 ”赵伟说,“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我们‘紧盯’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海外归来的一流专家,深入了解他们的科研成果,主动对接、找寻合作空间,把招 才引智的文章做到位。 ”
采访过程中,记者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赵伟所说的“紧盯”。成都、深圳、广州……锁定目标专家后,基地的同志就一趟一趟上门对接;对于业内顶尖专 家手上的研究项目,工作人员如数家珍。 5月26日至28日,第六届核酸与蛋白质化学结构生物学创新药物研究国际会议在成都举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尤纳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震等国内 外生物医学专家济济一堂。作为会议主办方之一,太和县相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介绍了基地的扶持政策、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会后,黄震教授与基地就第三代高通量 测序仪及核酸药物研发项目推进事宜进行了深入洽谈。
“人才是有集聚效应的。 ”太和经开区经贸局局长陈磊深有感触地说,“很多专家此前没听说过太和,被我们的诚意感动了,过来实地考察后,连说几个‘没想到’。一个专家来了,项目顺 利落地了,又会带动他的好朋友或者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创业团队来,以智引智,人才就会越聚越多。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来了,与基地出资共建中国科大-太和生物医药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微生物所来了,在太和打造高端生物发酵制品中 试平台;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来了,与基地共建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实验室;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来了,与基地共建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安徽医药研究 院;复旦大学来了,与基地联合开发抗胰腺癌抗体及其相关产品……基地采取柔性引进、合作共建等方式,目前已引进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人才团队20个,国家、 省“千人计划”专家7人,科技部创新创业计划1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博士38人,外籍教授、博士7人。
“我们正在建设‘园中园’,即在大基地中开辟一个园区,建设中科生物医药创新基地。基地功能定位为:打造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为入区的生物医药类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服务;为国内外生物医药类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和海外归国学者提供发展空间;完善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生物医 药产业聚集区。一期工程占地169亩,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8栋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竣工。另有5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公共服务及公 共技术共享中心等即将开工建设。 ”赵伟充满激情地展望说,这将是基地内最具活力、最具引领作用、最具爆发力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