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王思北)“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环保、卫生及中医药等领域合作。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世界人民健康。
“我提案建议设立中医药‘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中医药交流合作提供保障。希望借鉴‘孔子学院文化项目’的管理模式和机制,设立‘中医药海外中心’。”于文明说。
在项目管理模式上,可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官产学研联办”,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打造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管理和运作模式。
在内外统筹上,支持在国内建设一批交流合作基地,支持在国外建设一批中医药体验示范中心,推动中医药机构沿“一带一路”国家走出去,服务国家战略,夯实“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
于文明指出,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中医药被频繁纳入中外首脑会谈议题,成为国家层面合作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成为中国外交和对外谈判的重要筹码,中医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合作需求日益提升。
据介绍,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民间中医药活动可以追溯到“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之初,现在已遍及世界各地。政府间签署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国与外国签署的中外自贸协定中有14个包含中医药内容。
2015年6月中捷中医中心的成立,成为中国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以来首个健康领域合作项目。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其中明确指出“支持中医药机构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财政部于2015年设立2000万的中医药国际专项,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