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服务 设为首页 站点地图 用户登录
医药领域百花齐放
来源:-    浏览:745   更新时间:2015年12月22日
字体:【 】【收藏本站】【打印】【关闭

   “十三五”期间,我国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有望得到发展,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发展势头向好,医疗信息化将成为重点突破领域。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第二大OTC药物市场、第三大医药市场。但从中 国与全球药品销售排名居前的品种看,国外一般都是专利药,其药效较为明确,满足临床需求,而国内基本是中药注射剂以及专利过期药。

“‘十三五’期间拟研制30个左右的重大创新药。”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根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的部署和要求,新药专项将纳入 “十三五”发展战略及实施计划。这30个新药包括5个原创性新药;20个化学药及其高端制剂;3-5个新中药;3-5个新生物药国际化。同时,研制 20-30个临床亟需重要品种;在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突破10-15项重大核心关键技术,发展10-15项前瞻性新技术。

“在化学药方面,重点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创新药物以及新释药系统、新制剂的研究开发;在生物药方面,重点开展新型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新型疫苗、新型免疫治疗、基因测序、生物类似药等研发,以及新佐剂、新辅料等研发。”桑国卫表示。

为支持新药研发,国务院今年8月以来已发出药品注册审评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等三道“金牌”,力图为新药研发扫清审评审批路上的障碍。

“国家在新药方面做出的改革是对我国制药创新环境的重大改善,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很大,有利于提高国内制药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对国内新药的质量水平提升和上市速度都会有深远影响。”恒瑞医药主管研发的副总经理张连山对这一系列政策赞不绝口。

与药品相比,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制水准也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涉及国产医疗设备转型升级的文件至少有18个, 高性能医疗器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为了优先发展的领域。目前正在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等一系列政策中都提到,要优先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另外, 在药品与医疗器械的审批审评制度改革中,对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开辟了特殊审批通道,鼓励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相关部门还启动了国产优秀医疗设备遴选,旨在推动 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和应用。

民营医院也是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目前该领域推进的主要方向包括:限制公立医院规模;推动分级诊疗和转诊制度;改革医疗服务价格。这些政策有利 于民营医院的发展。银华基金医药研究员郭思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00年以来国内年诊疗人次增长超2倍,近年来增速也一直保持在8%-10%左右。考 虑到人口老龄化、精神压力和医保等原因,医疗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政府提出要把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万亿提升到8万亿,也就是说每年要增长 20%以上,因此行业有巨大增长空间。

此外,医疗信息化这一“新兴业态”有望成为重点突破领域。医疗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目前医改重点推动的领域几乎都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 决现实问题。如医保控费,需要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嵌入控费信息系统并连接医保信息系统来达到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分级诊疗的实施、医联体的建立及远程医 疗的开展,需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互联互通,才能共享电子病历及临床信息;慢病管理探索利用互联网、移动端设备、远程医疗系统来管理病患,可降低诊疗费开 支,分流综合医院就诊压力;公立医院逐步降低药品加成后,医院的盈利压力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压缩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将明显增强。

海虹控股副总经理上官永强认为,“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信息化仍会按照“46312”的顶层设计进行建设,全国建成四级卫生信息平台,依托六大业务 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交换;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整合共享基层,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网,以县级医院为依托,通过和区域信息平台及大型三级医 院连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流动,开展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城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分级诊疗、远程医师多点执业、 急病慢病分治等。

来源:医药网-虎网医药-药械-资讯网                                      ( 责任编辑:sundy )
   (以上所有文章均免费阅读,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注意: ·本网站只起到交易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 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戒毒药品和医疗机构制剂的产品信息。
本网站由北京市京泰律师事务所 黄海律师 提供法律支持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30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1101050200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201227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04-0038